第129章 殿试(一)(1 / 2)

第二天鸡鸣时分,天色浓如墨,京师犹如沉睡的雄狮渐渐从梦中醒来,街道上传来三三两两轻浅的脚步声,是考生借着微光奔赴前程的证明。

与一众考生相同,李凌峰、苏云上与何崇焕相约一起出门,然后赶赴殿试举行的地方。

朝廷今年的考试地点定在紫禁城内的昭和殿内,与往年一样由天子亲自监考。

殿试只考策问,应试者需要在黎明时分进入考场,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程序,然后才颁发策题,考生作策文时在字数上虽然没有限制,但大致是在千字左右,除此之外,殿试对考生的字体也有一定要求,主要是为了突出书法的重要性。

李凌峰三人乘马车前往,到紫禁城外时,宫门前已经停了不少马车,众多学子神情肃穆的等待着宫人上前领路,然后前往殿试的宫殿——昭和殿。

这是科举考试的最后一步,也是激烈竞争后留下来的强者之间最后的较量。

与其他考试不同的是,殿试只考一天,日暮时分便要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才能离开考场。

殿试考试对进士进行重新排名,然后择优取士,其中一甲的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人称为“进士及第”,又叫做“三鼎甲”。二甲则有若干人,一般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获“进士出身”,二甲第一名又被称为传胪。除此之外,三甲也是若干人,正常情况下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最后由填榜官填写发榜。

所以今天参加考试的人并不会被淘汰,只是会按照成绩的高低进行排序然后依次分往各部做官,但不得不说,殿试这一步才是在场之人仕途的真正起点。

比如说,一甲的三人就会被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则是会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位。

再比如,二、三甲的进士相较一甲就略显逊色,这些人如果想要授职入官,在殿试结束后,还要在昭和殿再经朝考次,然后综合前后的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也就是俗称的“点翰林”,剩下的人则会被分发到各部任主事或者调往外地弥补空缺。

所以也难怪考生重视,在场能留下来的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进士,群英荟萃,是骡子是马还须拉出来溜溜才知道。

但无论如何,他们能站在这里,已经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了,特别是一些贫寒出身的学子,要说他们不兴奋,那也是纯属扯淡。

“子瞻,我们过去吧。”苏云上看着前面的人群,招呼一声,然后迈步走了过去。

“走吧。”

李凌峰与何崇焕则快步跟上,三人随后排在了一群等待殿试的贡士身后。

“子予?”

就在三人融进队伍后,苏云上前方突然传来一声让他感到熟悉的声音,等他抬头看去时,脸上却忍不住露出惊喜的表情。

“表哥?”苏云上看到来人后不由自主的笑了,他对着身前的少年拱了拱手,然后开口寒暄道:“许久未见。”

“许久未见,你还是和以前一样没什么变化啊!”迟重瑞豪气地拍了拍苏云上瘦弱的肩膀,笑着打了招呼。

自从迟老爷子解甲归田去了镇远府颐养天年,苏云上的母亲又去世后,苏府与迟府便极少走动,一来是长辈不在京中,没有亲娘的带领,苏云上一个小辈也不好贸然打扰,二来迟府对亲女的乍然离去难以接受,也对苏大人在女儿离世不久便另娶续弦的事耿耿于怀,还有妹妹的事。至于第三嘛,苏云上在心里幽幽的叹了一口气。

恐怕父亲也不太高兴自己登迟府的门吧。

迟家与苏家不同,苏家文官出身,自命清流,自然或高或低看不上武官出身的迟家人。

迟家祖辈上是草莽出身,跟随高祖皇帝一起打江山,迟老爷子在朝时虽然只官拜从四品宣抚使,但大儿子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高出了老子,被当今圣上初授为镇国将军在北方边境叛乱时被派往驻扎镇压,至今未归。

迟重瑞是迟家二房的嫡次子,自己的父亲也是个从三品的轻车督尉,但与迟家人好武的基因不同,迟重瑞也不知道是哪里生得不对,偏偏从小就爱读书认字,喜欢诗词歌赋,这才与苏云上这个表弟志趣相投,关系也比旁人更加亲近。

尽管两人之间隔着长辈的恩怨,迟重瑞对自己这个表弟的态度依然很亲切,迟家儿郎重情义,长辈的恩怨与他们这些小辈无关。

“表哥这也是来参加殿试的?”苏云上有些惊讶,没想到小表哥最后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那不然呢?”迟重瑞摊手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还是背着家里人过来的。”

文官心气儿高看不上武将,难道武将就看得上说话文绉绉酸兮兮的文官了吗?

不知道别的武将看不看得上,反正从小姑姑走了以后,家里的人谁提到文官不是咬牙切齿,恨不得当场把唾沫怼在人家脸上?要不是他找到了一个狗洞,说不定他的科举之路就要被埋没在那一间黑黢黢的柴房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