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剑语.圣剑.天式》(1)(2 / 2)

而第一页的内容恐怕属于另一把“名剑”,从描述的侧重点来看,很可能是霜虹前代掌门蔡奔的佩剑——煌时。

诸葛幽见多识广,自也听过沛然剑的传说。

可他也不知道这把剑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能让那名无名剑客战胜霜虹掌门。

好奇之下,他便翻阅了这几张纸上的内容。

这一看不要紧,诸葛幽仿佛发现了一方新天地。

根据这纸上的记载,无名剑客本人就拥有极高的武功。

而所谓“一息一剑,十息百剑”并不是指一把剑,而是一种神妙的剑式。

至于为什么要把剑式故意讹传成剑,上头说得也很明白:因为那无名剑客想把这个自创的剑式传承下去,他相信只要江湖上对这把剑有兴趣,剑诀就不会失传。

百余年来,不同的人对沛然的秘密有着不同的猜测。

可在诸葛幽看来,这个《剑语》的解释似乎是最符合逻辑的。

综合一个完整的章节和一个残篇,诸葛幽不禁怀疑《剑语》的作者应该是一名霜虹弟子。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当初高厌今和吴铭是闭门比武的,他们打斗的情形应该没有第三个人看到。

吴铭不久之后便死了,高厌今似乎到死也没有将这个秘密说出去。

那么……这个《剑语》的作者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呢?

诸葛幽知道很多史书中的描述也会非常具体,可那一般都是史官根据亲历者的口述记录下来,再添油加醋一番。

但高厌今和吴铭真的会把当日闭门比武的细节告诉旁人吗?

从这个《剑语》的描述来看,这场比武的一招一式都十分合理,犹如记录者亲眼所见。

而且前后两件事情之间相差百余年,记载霜虹派内部会议的那个人怎么可能将百年前的细节描绘得如此清晰?

诸葛幽又将那几张纸研读了一遍,发现这两个不同的章节字迹虽然相似,但文法和遣词造句的习惯却略有不同。

如此看来,这本《剑语》不同的章节应该成书于不同的时代,经由同一人抄录。

可如果这么一本奇书存在了这么多年,为何一直声名不彰呢?

哪怕上头的记载全是假的,可即使作为小说话本看也该让人津津乐道才对。怎么从未听人提起过?

所谓文以载道,在诸葛幽看来,任何一个人写书的目的都是阐述自己的想法给别人看。

甚至待到自己百年之后给后世留下些东西,若是能借此能够赚上一笔钱,那更是再好不过。

就说《沛然》这一篇,哪怕作为对沛然秘密的解读和猜测都是极有价值的。

可千百年来,却从没有人在意过这么一本书。

如此看来,这个《剑语》的作者们似乎另有目的,他们对自己的存在遮遮掩掩好像不希望别人看到这本书。

诸葛幽不觉产生一个猜想:这个《剑语》的作者有没有可能拥有某种全知的能力呢?

一个拥有全知能力的对手究竟有多可怕,他根本无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