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北方突起战事(2 / 2)

大明崛起 一而再 1543 字 1个月前

几个月后,大剧院顺利完工,青龙山又多了一个标志性的建筑。

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朱允炆一次都没再去过沈晶家里。

倒是沈晶经常往青龙山跑,一是关注大剧院的修建进度,再者和皇帝讨教节目,后世的经典小品,相声太多了,朱允炆随便编两个就是一个让人捧腹的,现在没人看过的节目。

初冬,离大剧院第一场正式演出的时间越来越近,大剧院在大明晚报的造势下,在京城轰动一时,成了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听说大剧院是皇帝一手策划,歌曲都是皇帝创作,还有小品,相声。

小品相声是什么?

不知道,听说听了之后,能让人捧腹大笑。

皇帝亲自参与,就是现在这个时代,最有效的广告宣传,根本不发愁大剧院卖不出票。

京城的达官贵人,谁不想去给皇帝捧捧场,可是大剧院的票,一票难求。

此时的黄瑶,徐妙锦,何莹莹已经身怀六甲,肚子已经很大了,但大剧院的第一场正式演出,朱允炆还是想带他们去看看。

大剧院其实并不大,能容纳五百名观众,但在二楼有几个包间,其中最中央的包间,位置最佳,是皇帝专属,如果皇帝不来,这个包间就空着。

第一场大剧院的演出时间越来越近,所有人都在期盼着大剧院的演出。

可就在离正式演出的前几天,朱允炆突然得到了来自北平的八百里加急战报。

鞑靼首领本雅失里率兵二十万在大明边境烧杀抢掠,屯兵边境,意图南下。

朱允炆知道他和鞑靼等北方各部迟早会有一战,但没想会来的这么快。

在朱允炆的记忆里,永乐大帝第一次北伐是公元1408年,而现在是1406年年底,按道理,大明和北方各部的战争还不到时候。

这些年,鞑靼,瓦剌各部虽然每年冬季都会对大明边境有所侵犯,但规模都不大,冬天的大草原,粮草短缺,有些小部落只能通过抢来维持生计。

但这次鞑靼首领亲自带兵在大明边境屯兵,这意义就不一样了。

经过了解,朱允炆才得知,今年蒙古草原大旱,各部牛羊损失惨重,鞑靼和瓦剌相争,鞑靼战败,本雅失里趁着鞑靼首领鬼力赤战败,威望扫地,起兵杀掉了鬼力赤,成为了鞑靼新大汗。

本雅失里做了大汗之后,调整了战略目标,把目光盯上了大明。

大明经过三年多的靖难战争,元气大伤,到现在还没完全恢复,本雅失里其实早就建议鬼力赤趁大明虚弱,攻打大明,可都被鬼力赤拒绝了。

现在大明的元气虽然有所恢复,可实力大减,现在进攻大明,也不晚。

攻打大明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人口,粮食,钱财,女人。

说实话,朱允炆接到边疆战报的时候,大吃一惊,因为朱允炆真的还没准备好,在朱允炆的计划中,他和鞑靼瓦剌的战争,应该是在两年后。

现在北平由平安和和朱能镇守,东北由吴高镇守,能不能守住鞑靼的进攻?朱允炆也不敢肯定。

因为历史记载中,是朱棣主动北伐,可现在是鞑靼主动攻击。

朱允炆紧急召开了军事会议,参会的人除了内阁所有的人,还有京城的各路将军,徐辉祖,李景隆,郭铭,耿璇,孙大,孔祥,还有林忠。

经过商讨,朱允炆最后拍板决定,北方各部迅速增援北平,大同,只守不攻,只要鞑靼进攻不利,鞑靼大军会在内部自动瓦解,因为他们没有后勤补给,根本打不了持久战。

北方的战报,打乱了朱允炆在京城平静的生活。

北方在打仗,大明边境的百姓在遭受烧杀抢掠,而京城现在最大的事情,却是在筹备大剧院的第一场正式演出。

颇有一种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腐败迹象。

北方在打仗,而京城却歌照唱,舞照跳。

朱允炆感到了深深的自责,这不是他想要的,难道是他迈的步子太大了了?

大明的边境还并不安定,朱允炆却在京城搞起了精神文明建设,似乎的确是有些不合时宜。

青龙山大剧院的第一次正式演出,朱允炆甚至都不想去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