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瑕
西周第四任君主
周昭王姬瑕(?~前977年),
岐周人。
周朝第四任君主,
周康王姬钊的儿子。
周昭王继位后,
继承“成康之治”事业,
继续扩大疆域。
先东征攻打东夷部落,
获胜后为了巩固已获得的
中南方战略资源(铜),
多次以中南方曾国、邓国和鄂国等
诸侯国为先锋,
南征平定虎方、荆楚和扬越等地区
淮夷、三苗后裔楚蛮等部族的叛乱,
征伐平定淮水上游以北、
桐柏山脉北端以东的地区,
又深入平定江汉以南的地区,
大获财宝,铸器铭功。
周昭王十九年,
亲自南征,
凯旋回师渡汉水时,
因携带俘获的大量战利品青铜,
退兵途中死于汉水,
谥号为昭。
康王二十五年(前996)周康王去世,
姬瑕即位,是为周昭王。
东夷之战周昭王十六年(前980),
昭王率军对东夷各国进行军事威慑。
东夷是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
西周初年,
这些方国部落对周王朝时服时叛。
经周公、周成王东征,
周势力达到今山东境地,淮夷、徐夷
仍倔强不服。
周昭王在命令曾国君主南宫氏
执行防御与征伐淮夷使命后不久,
又给南宫氏下达了新的任务,
镈铭记曰:
“昭王南行,
豫(预)命于曾,
咸成我事,
左右有周。
赐之用钺,
用征南方”
“于曾”即“往曾”,
“昭王南行”指昭王要南伐荆楚,
昭王曾两次征伐楚。
首次在昭王十六年,
昭王要在南征三苗后代楚蛮部族前,
稳定后方,
先向东夷进兵。
各夷国见众寡悬殊,
纷纷归顺。
至周昭王伐楚时,
东夷南夷有二十六邦国
前来臣服朝见。
周王朝应是将南国之淮夷视为重点,
并将控制繁阳
作为征伐淮夷的一个战略目标。
东夷之战加强了周王朝
对东夷诸国的控制,
孤立了在荆楚地区叛乱的
三苗后代楚蛮部族。
昭王南征周昭王所征伐的虎方、
三苗后裔楚蛮和扬越,
泛指长江中游江汉之间的
诸多方国和部落,
其中的土着被周人称为
“荆”或者“楚荆”、“荆楚”、“荆蛮”、“楚蛮”,主要是三苗后裔楚蛮部族,
此外还有些是商朝的遗民。
据史籍记载,
周昭王对虎方、
三苗后代楚蛮和扬越
先后进行了三次征伐。
周昭王十六年和十九年,
两次南征都在成周集结军队,
同时命令诸侯率本国部队从王南征。
王室和诸侯国军队出征前,
在南山以狩猎形式演习作战,
而后大军从上侯,
跨汝水和汜水,
经方城、鄂师等达汉水。
周朝大军的先头部队先巡察经行的道路,
建立周王行宫,
再诏告南方曾国、邓国和鄂国等各诸侯国,下达昭王征荆楚的旨意,
同时在汉水中洲积贮军事物资,
这就为大军顺利渡过汉水征荆楚做好了准备工作。
第一次南征行动计划周密,
经由唐(湖北随州西北)、
厉(湖北随州北)、
曾(湖北随州)、
夔(湖北秭归东),
王室直属军队和从征的北方诸侯国军队,
以及南方的曾国、邓国和鄂国等
诸侯国出兵相随 ,
征战才很快收到战果。
一路高歌猛进,
直至江汉地区,
大获财宝,
为此特地铸器铭功。
很快,周昭王组织了
声势更为浩大、军威更为雄壮的
第二次南征。
昭王第二次南征,
这次又打了胜仗,
昭王得到了大量青铜,
班师回程。
据《竹书纪年》记载,
昭王伐楚,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周昭王十六年(前980年),
周昭王“伐楚,涉汉,遇大兕”。
此次战争与上述《墙盘》记载相同。
周昭王领军渡过汉水,
深入荆楚一带,
渡汉水时还遇见“大兕”(犀牛)。
第二次,周昭王十九年(前977),
周昭王派祭公、辛伯攻楚,
“天大曀,雉兔皆震,
丧六师于汉”。
周军渡汉水时,
阴风骤起,气候恶劣,
将士惊恐,军队损失严重。
第三次,“昭王末年,
夜清,五色光贯紫微,
其王南巡不返”。
据鲁纪年推算,
此时为周昭王十九年(前977)。
此次南征声势浩大,
“墙盘”铭文记载:
“弘鲁召(昭)王,
广笞荆楚,唯狩南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结果全军复没,
周人讳言此事,
模糊地说“南巡不返”。
(详参见词条昭王南征)
南征考证昭王南征
与早期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