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随笔20240106(1 / 2)

最近在抖音上看到一个博主很伤心,就是“罗非鱼”,她之前改了个名字,在罗非鱼后面加了几个字,具体是啥我给忘了,等她想改回来的时候呢却发现已经有人用了她原来的名字。所以她就发了个视频说这个事儿,以表达自己的不快。

我第一次看到她的视频是关于在云南捡菌子的,那个时候好像是春夏交接。反正就是太阳雨挺多,所以满足了菌子生长的温度和湿度,所以山上就会长很多菌子。当然,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科学规律,而是祖宗们经过长时间的总结积累下来的经验。

云南的菌子特别出名,因为好吃又营养,我之前去一家名字带有“云南”的菌子火锅店吃过,当时是这样的,锅底上桌后就立即把菌子下下去,但是不给顾客碗和筷子,问服务员,为什么没有上碗筷?服务员说,那是为了避免客人忍不住想吃,因为如果没有煮够时间,菌子是有毒的。我们恍然大悟,但是内心话,看着这汤锅冒的气越来越快,香气也逐渐浓郁,大家都忍不住想吃,如果不是没有碗筷,估计已经有人忍不住下手了。难怪煮熟前不能上碗筷,因为确实是太香了。

其实吧,我们小时候也会上山捡菌子,所以这位博主的视频勾起了我的回忆。高中以前,每到暑假我就会回老家,一下太阳雨,我们就跃跃欲试准备上山捡菌子。我们漫山遍野地跑,漫山遍野地捡,有时候能捡满背篼。吃不完就晒干,或者拿到集市上去卖。只是说,我们这里没有云南那边可以吃的种类多。好多年过去了,我就只记得两种菌子最常见(能吃的),那就是油拿菇和奶香菌,时不时能捡到鸡枞菌,但是很少,但是如果拿到市场上去卖,就可以卖个好价钱,比一般菌子都贵。

正是因为有这些回忆,所以当她放出捡菌子的视频时,当即就关注了,她后面的很多视频我也都看完了的。除了捡菌子,还有一些赶集的视频,感觉都好熟悉。

记得网上有句话,说是:以前又穷,物质也不丰富,但是觉得很快乐,现在物质丰富了,收入也提高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以前快乐了。

这句话说进了我的心坎里,是啊,小时候一副乒乓球拍就能开心地玩一下午,有时候是溜铁圈,有时候是自己做的木剑,有时候一根棍子也能玩好久。但是现在呢?除了手机就是电脑,不是玩游戏就是刷视频,当然,我不是说这两个事儿不行,毕竟都是娱乐,只是觉得不知道为什么,就没有以前那么开心了。

我记得小时候和同学去捕鱼,那个时候技术不行,找不到好地方,也没有撒网的经验,随便找个地方就把网撒出去,然后就去玩儿了。结果等到收网的时候,惊呆了老铁,有时候一条也没有,有时候只有那么一两条,还是小鱼。我俩面面相觑,看来今晚吃面鱼儿的事儿又落空了。

那个时候好开心啊,我就想,到底是为什么呢?但是想不通,直到有一天,看到一个视频,里面说人之所以不开心,就是欲望大于能力,因为求不得,所以不开心,所以要学会对自己满足,对生活满足,对一切满足。

我想这句话应该是对的,小时候觉得很开心是因为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多的认知,更没有那么多的欲望,所以就很满足,很开心。但是后来随着认知和欲望的增长,但是自己又达不到那个层次的能力和收入,所以就很不爽,也就难以开心。

上个周元旦的时候去看了《年会不能停》,据说是根据某公司的那个年会拍的,当时上场唱讽刺歌曲的那几个人以为自己可能要被开除了,但是听说不仅没开除,老板还给了每人十多万的奖金。说实话,我个人的观点是,一个公司,管理问题上最重要的不是什么策略,也不是什么管理构架,而是人心,这里的人心就是大家都认可公司,大家都自觉努力工作,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有所成就。为什么?因为公司的主要构成就是人,没人,谁来干活儿?就算是自动化,也要人编程不是?关键问题是什么,竞争对手也是人,如果一个公司铁板一块,齐心协力,俗话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那就没有打不倒的敌人、办不成的事儿。

这部电影我个人觉得拍得挺好的,戳中了很多打工人的痛点,也直击了现实。其中直接讽刺加班文化和关系户文化,马杰第一次见胡建林,因为有人打招呼,所以马杰给他来了个大鞠躬并说道:“我是您的上司。”一个上司对下属说话不仅鞠躬,还带您字,这不就是讽刺吗?

最近在抖音上看到一个博主很伤心,就是“罗非鱼”,她之前改了个名字,在罗非鱼后面加了几个字,具体是啥我给忘了,等她想改回来的时候呢却发现已经有人用了她原来的名字。所以她就发了个视频说这个事儿,以表达自己的不快。

我第一次看到她的视频是关于在云南捡菌子的,那个时候好像是春夏交接。反正就是太阳雨挺多,所以满足了菌子生长的温度和湿度,所以山上就会长很多菌子。当然,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科学规律,而是祖宗们经过长时间的总结积累下来的经验。

云南的菌子特别出名,因为好吃又营养,我之前去一家名字带有“云南”的菌子火锅店吃过,当时是这样的,锅底上桌后就立即把菌子下下去,但是不给顾客碗和筷子,问服务员,为什么没有上碗筷?服务员说,那是为了避免客人忍不住想吃,因为如果没有煮够时间,菌子是有毒的。我们恍然大悟,但是内心话,看着这汤锅冒的气越来越快,香气也逐渐浓郁,大家都忍不住想吃,如果不是没有碗筷,估计已经有人忍不住下手了。难怪煮熟前不能上碗筷,因为确实是太香了。

其实吧,我们小时候也会上山捡菌子,所以这位博主的视频勾起了我的回忆。高中以前,每到暑假我就会回老家,一下太阳雨,我们就跃跃欲试准备上山捡菌子。我们漫山遍野地跑,漫山遍野地捡,有时候能捡满背篼。吃不完就晒干,或者拿到集市上去卖。只是说,我们这里没有云南那边可以吃的种类多。好多年过去了,我就只记得两种菌子最常见(能吃的),那就是油拿菇和奶香菌,时不时能捡到鸡枞菌,但是很少,但是如果拿到市场上去卖,就可以卖个好价钱,比一般菌子都贵。

正是因为有这些回忆,所以当她放出捡菌子的视频时,当即就关注了,她后面的很多视频我也都看完了的。除了捡菌子,还有一些赶集的视频,感觉都好熟悉。

记得网上有句话,说是:以前又穷,物质也不丰富,但是觉得很快乐,现在物质丰富了,收入也提高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以前快乐了。

这句话说进了我的心坎里,是啊,小时候一副乒乓球拍就能开心地玩一下午,有时候是溜铁圈,有时候是自己做的木剑,有时候一根棍子也能玩好久。但是现在呢?除了手机就是电脑,不是玩游戏就是刷视频,当然,我不是说这两个事儿不行,毕竟都是娱乐,只是觉得不知道为什么,就没有以前那么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