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好德站出来,冷声质问:“方司柬,你可知当所有百姓都读书会发生何种后果?”
“不知!”
“地谁去种?码头货物谁去搬?粮草运输等辛苦工作谁去?
没有读书他们心安理得去做,读了书他们还会去做吗?
也可以加大差俸,可如此一来就是放纵欲望,早晚有天大明百姓只会向钱看齐,只会变得利欲熏心。”
“读书明理,若不读书他们怎知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天下之人都是愚夫愚妇,你是我也是,向钱看有何不可?
赵尚书觉得,单靠朝廷教化,佛性自足、中和之境、见素抱朴百姓都能知道何意,都能做到吗?”
“有何不能?君子之道费而隐!方司柬也在云南教导君子之道,何以如今又要让百姓追求外在?
你当明白,有一想得二,欲望永无止境。”
“下官是有教导,可有多少人去做?赵尚书看看奉天殿内,包括陛下在内,有多少人能做到中庸,又有多少人浑浑噩噩,被自己情绪所控,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朝堂诸公都做不到的事,为何要强求百姓去做。
大明有礼法、有律法足以让百姓不至于堕入罪恶,向钱看齐有何不可?”
双方就中庸之道展开辩论,听的朱元璋云里雾里,甚至有些官员也是不明所以。
茹太素对着一旁薛祥轻声询问:“薛尚书,这两人引用儒释道三家辩论,我怎么就听不懂?
见素抱朴跟中庸有什么关系?”
“中庸其实只有一个中,也就是性,天命之谓性,这个性不是荀子和平常人所言的性善性恶,而是天地之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天地之性无善无恶,所以大学里才会说,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便是无善无恶。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喜怒哀乐是情,被情所控便不是中,便不是本性。
婴儿饿肚子啼哭,可他饱了之后便不哭,也不会想过去我饿过肚子,也不会想未来会不会再饿肚子,这就是发之皆中节、谓之和,所以老氏才会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你的意思是说,人的本性与天地万物一样,都是无善无恶,现在我们所作所为其实都是被情所控只是我们不自知?”
“不是无善无恶,而是没有善恶这个名,名可名、非常名,善恶只是我们赋予的。
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都没有善恶之说,所以中庸有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此言说的是天人合一,也是道家所言的自然。
方司柬在云南所教导的圣贤一言,便是如此,中庸的诚、大学的格物、老氏的无为、都是达到这一境界的步骤。
达到这个境界,情便不会沉浸在过去和未来,遇到任何事都觉的是正常,任何事你都能接受。
易的变、佛家的无常,都是告诉我们天下无时无刻不在变,任何变化都可以接受。
儒释道三家说的都是回归本性,使天人合一,这也是儒释道三家能一直传承下来的原因。
而法、墨等诸子百家被历史所抛弃,是他们没看到天性与人性一致,这才被抛弃。”
“所以孟子所言的性善与荀子所言的性恶,不是一个意思?”
“自然不是!按理学所说,荀子所言的是气,而孟子所言的是理。
孟子把品物流行、万物化生当做善,所以才说天性本善,人的性是天赋予的,所以说人性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