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泰若斯进山区(1 / 2)

泰若斯的大军还在继续往高附前进,眼看着,只要再有两三天,就能进入北部山区了。

尽管吕布带着军团开始骚扰泰若斯的大军,不过效果不大,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少麻烦。

出去探查的地形的斥候,带回来的消息也不容乐观,进北部山区的通道有好几条,就吕布军团这点人马,想要把通道都堵住,是办不到的。

吕布现在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这时候,庞统提出了一个很大胆的主意,抢先进入北部山区,打下高附,再凭借高附的城防,抵御泰若斯的大军。

不过,皇甫嵩和诸葛亮都不同意这个主意,认为太冒险了,北部山区内,地形地貌太复杂了,吕布军团在不熟悉的情况下,很容易钻进死角,然后被泰若斯的大军围死。

吕布想了想,决定听皇甫嵩和诸葛亮的,放弃庞统的主意,宁愿放泰若斯的大军进入北部山区,也不愿意拿着军团所有将士的性命去赌。

好消息也有,曹操留在北部山区的部队,给吕布传来了信息,部队过两天就能赶到,和吕布军团汇合,算是赶上了。

这支来增援的部队,由于禁于文则率领,大约有三万兵力。

两天之后,于禁率领的部队,和吕布军团汇合在一起,不过,泰若斯的大军,进入北部山区,也只差一天的路程了,明天,就能进入北部山区了。

吕布看到于禁率领的部队,有些失望,三万兵力全是步兵,这战斗力和机动性,比骑兵要下降了一个档次啊。

“文则啊,你们家,没有马了吗?”吕布问道。

“安王,我们家的马,能用的,都被我家主公拉走了。”于禁也是一脸苦笑地回答道。

“那你们就靠着两条腿,这么快就能赶过来,倒是挺了不起的啊。”吕布说道。

“安王有所不知,我带着弟兄们,本来就在附近驻扎着,守卫着北部山区和平原地区的关口,接到我家主公的消息之后,跑了好几天,才跑到这里的。”于禁解释道。

庞统一听,于禁是在这一带驻扎的,眼前一亮,问道:“于将军,既然你是在这一带驻扎的,想必,对这一带的地形地貌,是有所了解的吧?”

于禁听了庞统的问话,回答道:“的确是有所了解,这一带,是山区和平原的交界地带,我时常带着弟兄们在这里巡逻,负责警戒。”

“那你知道,去高附的路吗?”庞统又问道。

“知道倒是知道,不过我没走过。你们是有什么想法吗?”于禁问道。

“我们的任务,是阻止泰若斯的大军进入北部山区,不过,我们的兵力太少了,这进入山区的通道有好几条,我们怕是堵不住他们的。所以,我们有个想法,抢先进入北部山区,打下高附,把他们堵死在高附城墙之前。”庞统说道。

“这不太现实吧,我们即使顺利地打下了高附城,也未必能堵死他们。我们加在一起,也不过四万人,他们至少在四十万人以上。”于禁说道。

于禁对庞统的想法并不看好,凭借四万的兵力,想要守住四十万大军的攻城,这也太想当然了。

“可是,如果不这么做的话,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泰若斯带着他的军队和子民,进入北部山区,这会给我们以后对贵霜的统治,带来隐患的。”庞统说道。

“以后的事,以后再来应对吧,如果我们这么就去打高附,风险太大了。”于禁依然不同意。

见于禁不同意,庞统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说到底,以后这个隐患爆发了,那首先遭殃的,就是曹操的势力,安国的势力远在南边,还是很安全的。

“或许,我们可以等泰若斯的大军进入北部山区之后,再来堵死通道。”诸葛亮提了一个建议。

“怎么说?”吕布问道。

“泰若斯一路北上,携带了许多的民众,可见,泰若斯是想,把族人都带去高附的,在那里扎根生存下来。但是呢,现在,泰若斯的队伍里,民众并不多,想来,泰若斯是想要召集更多的民众去高附的。我们挡不住他们的大军,难道还挡不住他们的民众吗?”诸葛亮解释道。

诸葛亮并不知道,泰若斯其实是想去安息帝国的,还以为他是想在高附那边扎根下来。

不过,诸葛亮倒是猜对了,泰若斯的确是想多带一些族人走,没有足够的人口,是无法支撑一个民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

贵霜的总人口约有三千多万,但是婆罗多人占了大多数,月氏人算起来,不过七八百万人口,还不到千万人口。

不过,现在,月氏人已经没这么多人口了,被汉军折腾了那么久,许多人口都消失了,现在的月氏人,有没有三百万人口,都是个问题。

现在,泰若斯的队伍里,士兵约有四十万,民众约有十来万,还有许多月氏人没过来,泰若斯是不会放弃这些月氏人的。

“挡住了他们的民众,又有什么用?”于禁没想明白这其中的关联。

“我们只要挡住了他们的民众,那泰若斯即使到了高附,也必然会回头来找我们的麻烦,这不就等于我们拖住了他们的脚步嘛。”诸葛亮解释道。

“明白了,只要我们一直给泰若斯找麻烦,即使他到了高附,也无法安心发展,只要他发展不起来,那就迟早要被我们消灭。”吕布倒是听明白了一些。

“在高附那边,想要发展起来,很难的,那里山地多,没有多少可以种植粮食的土地,而且也没什么河流和雨水,总之,就是那里缺粮。”于禁说道。

于禁虽然没去过高附,但是也了解过高附的情况,毕竟,这都是曹操势力以后要占领的地方,多了解一些情况,知己知彼,总是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