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名士胡昭(2 / 2)

殿下信里有句话说得好,如果只想当官就不要前往,如果想为天下万民做点事情,辽东敞开双臂欢迎。”

“原来如此,史阿明白了。”

最近刘恢的事情他没有少听说,作为颍川人,荀彧、戏忠、郭嘉的事情他也知道。

原本史阿的邀请他就动心想去看看,看了刘恢的信,他更加坚定决心。

刘恢的信都是大白话,但是朴实,信里的内容让他对辽东充满好奇。

由于现在还是冬天,根本不能远行,更不要说大雪纷飞的辽东了。

史阿留下两贯钱,让他做好前往辽东的准备,因为自己接下来要南下。

十二月中旬,襄平依然冰天雪地。

有了火炕,这个冬天刘恢并未感到寒冷,不过,他也明白,今年冬天,辽东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因为寒冷而死亡。

站在门口,刘恢望着外面的大雪格外刺眼。

揉了揉眼睛,刘恢走到小院,此时的他,想起了如牢笼的皇宫。

他对那里谈不上爱和恨,因为别无选择,宫里斗争历来残酷。

望着中原的方向,父皇刘宏恐怕只能享受大乱前难得的宁静了吧,接下来的一年,对于辽东,任务非常繁重,乱世人口才是基础。

“殿下,你怎么到外面来了?”也不知何时郭嘉来的小院,或许是自己太入神了。

“奉孝怎么今天过来了?”

郭嘉耸了耸肩,“这不是两天后要召开会议了吗?我特意过来看看。”

“奉孝这疲懒性子怎么会如此主动?

我猜猜看,应该是你阿母让你过来的。”

“这次可没有猜对。”

“哦?”

“这次我想过来学做馒头的。”

“奉孝,不是说君子远离庖厨吗?”

郭嘉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现在襄平谁还敢说这个?”

心里更是吐槽,你上次和老师争论以后,再也没人说这个了。

刘恢也没和他多说什么,示意他自己去找小翠。

据襄平的老人讲,今年的雪比往年更大。

刘恢今天地位工作依然是到讲武班讲课了。

最开始大家对其不适(年龄太小),到大家的惊讶,最近的课吸引了很多人来听,贾诩、沮授、戏忠等人自不必说,荀彧、田丰、崔琰、毛玠、审配等人也前来。

“今天不知道该讲什么计谋了?”毛玠对着旁边的荀彧问道

荀彧摊了摊手,“这个我真不知道。”

最近,刘恢原本是给讲武班讲三十六计,不知为何,吸引大家都前来了。

三十六计最早出现于南北朝,通过不断变迁,把孙子兵法的计谋和其余出现的兵法进行了一系列总结,最终在清朝成型。

三十六计并非一人智慧,可以说是华夏上下几千年的智慧结晶。

这里面有些故事发生在汉朝以后,刘恢只得模糊化成春秋或者远古时期。

比如,瞒天过海,是唐太宗远征辽东的故事。

古代很多兵法是指打仗的详细记录,并非总结成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