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嫡 庶(2 / 2)

朱奇听完激动的握着陈忠的手,“你说的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陈忠眼睛扫视周围一圈,看到没人,从袖子里摸出一张纸递给了朱奇。

“你看看这个。”

朱奇接过看了起来,默默念道:“辽东大学是学习的梦想之地,这里,只看能力,不看出身,师资力量雄厚,是你梦想中的选择……

这里诸子百家均可学习。”

接下来还有老师介绍。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刘恢”。

“刘恢是谁?这名字好熟悉。”

“你这憨货,刘恢是辽东王,你忘了他写的《边塞》了?”

朱奇才想了起来,原来是辽东王。

“怎么样?”陈忠问道

“你想去辽东?”朱奇差点尖叫出来

“喊什么?”

“你我都是庶出,说句不好听的,我们就像家族附庸一样。

在家里谁能瞧得起我们?不如去辽东闯一闯。”

中国古代男尊女卑,夏朝建立后,其实是从“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家天下”为了后世传承,开始形成一个全面体制。

在这种背景下,宗法制度逐渐发展,并在周朝得到完善。

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整个封建社会。

也正是如此,古代妻妾天差地别。

由于妻妾的存在,所以他们后代的名号和地位上也不可能对等,妻子所生第一个儿子为嫡长子,在家族的继承制度和宗庙祭祀上有绝对的地位,是整个家族第一顺位接班人,除长子外,妻子所生的其余孩子都是嫡子。

庶子是妾所生,他有时候有可能是家中长子,但并不是嫡长子,例如:袁绍是长子,但不是嫡子,为了改变他身份,父亲袁逢把他过继给没有儿子的大哥袁成,虽然袁成死了,但是袁绍顺利成为袁成的嫡长子,这一身份转变,对其日后有巨大帮助。

妾所生的孩子被称为旁系,很难享受家族资源,更不要说继承权了。

在儒学盛行的时代,庶子是不能在家中公开场合叫自己亲生母亲为“娘”,只能称呼家中嫡母为“娘”。

很多家族嫡子顽劣,那么庶子地位连下人都不如,因为庶子所有资源都依赖嫡子。

嫡长子继承制缓解了一定社会矛盾,让社会更加稳定一些,但是对人类文明发展是巨大阻碍。

“你说得对,只是我们如果贸然离开,恐怕……。”

“担心什么?你我亲生母亲都不在了,家族里谁拿我们当家人看,你我还不如那些下人。”陈忠的话刺激到了朱奇。

朱奇亲生母亲就是被嫡母逼死的。

朱奇咬着牙齿说道,“好,等过完年天气暖和,我们就离开魏郡。”

说完以后接着补充道:“可是我只有300钱,还是省吃俭用留下的。”

陈忠一把搂住他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