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新学科(2 / 2)

听完华佗的话,刘恢想给自己一个耳光,自己太贱了。

“元化,这太多了,给不了,这么多人来,各地基层公务员和工厂需要大量人才。

初步统计,进入学校的不会超过3000人。

因此,你们那儿最多也就500人左右。”

其实500人已经超过华佗的想象了,华佗心里乐开了花,未来这些人成材以后,恐怕今后自己会名留青史。

华佗表面仍然摆出一副少了点的表情,刘恢也不理会他,他也知道,这些人现在都学坏了。

诸葛珪看到刘恢和华佗的君臣相处,说实话,此时他内心非常羡慕,因为二人对话时,都处在很平等的状态下,刘恢并未因为身份而故作威严。

不过,他想想自己接下来也会是这群人的一份子,心里就开心不少。

刘恢转身对诸葛珪说道:“君贡先生,胤谊就到新闻司给鸿预师兄当助手,协助他移民宣传,你看如何?”

胤谊是诸葛玄的字,诸葛玄是诸葛珪之弟,诸葛亮之叔父,历史上诸葛珪死后,诸葛玄带着诸葛亮五兄妹先到徐州。

刚到徐州碰到曹操攻打陶谦,为躲避战祸携带诸葛亮、诸葛均及两位侄女,并与往江东的诸葛瑾分散,辗转逃往庐江一带。

为了养活这些人,先为袁术的属吏,官至豫州太守,后被朱皓取代。

兴平二年(195年)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四姐弟投靠襄阳刘表,197年死在荆州。

历史上诸葛玄对兄长子女照顾有佳,个人有一定的才能。

“殿下听说过愚弟?”

刘恢:‘那是因为你有两个出色的儿子,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诸葛玄的记载’。

“听说过,令弟颇有才华。”

诸葛珪心中大喜,兄弟两人原本感情就很好,如果诸葛玄也有了入仕机会,岂不是更好。

“珪代愚弟感谢殿下。”

刘恢示意其不必多礼。

说实话,刘恢是有私心的,不是为了诸葛瑾和诸葛亮,尤其是后者,刘恢自问,自己不会去请他兄弟两人。

刘恢记得,历史上对诸葛亮评价非常高,不过,他的确担得起如此评价。

除了忠贞的品质以外,那就是全面的能力,历史上能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人只有两人:诸葛亮和杜预(西晋时代,十三代子孙杜甫),诸葛亮又是唯一进入文庙和武庙前十的人。

还有一点,那就是诸葛亮发明创造的能力,在历史上三国时期,最出名发明家:马钧第一无争议(封建社会前十的发明家),诸葛亮恐怕位居第二名。

三国时期,战略、内政、统兵同时具备的人并不多,曹魏的荀彧和蜀汉的诸葛亮肯定是佼佼者。

这样一个全才,刘恢是想看看,用现代教育方式,成长起来的诸葛亮会达到什么水平。

正史对诸葛瑾评价非常高,纵观其一生也担得起这样评价,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

对于诸葛瑾和诸葛亮兄弟二人,刘恢是抱有期待的。

只是此时,谁也没想到,刘恢居然丧心病狂的打着一个不满两岁孩子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