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俸禄调整(1 / 2)

糜竺也陷入回忆中。

“现在中原,做工能保证一天两餐,就算没有工钱也有无数人挤破头。”

刘恢则说道:“目前襄平吏员俸禄太低了,不少人意见不小。

我已经在百姓院会提出过,他们也支持提高大家俸禄。

你下去以后,趁着还有几天,找正南他们商议一下。”

糜竺也认为,吏员俸禄太低了。

“殿下,俸禄调整原则呢?”

“我的想法是,这次俸禄调整主要是月俸禄低于1000钱的,最低应该确保月俸禄400钱以上。

往上层级不能按照比例增加,基数不一样。

最底层如果增加60%,那么可能才200钱,如果我增加60%,那么一个月增加都差不多2000钱。

因此,越往上,俸禄增加比例要不断缩减。”

刘恢的话糜竺明白,也就是不要让官吏之间差距越来越大,要逐步缩减大家之间距离。

如果只增加吏员,那么官员必然不平衡,唯一办法,就是制定一套俸禄增加标准出来。

越往上人数越少,收入高点很正常,让大家有追求的目标。

“子仲,最好办法就是每年都增加,我的设想是,官吏俸禄增加和我们辽东百姓平均收入挂钩,百姓收入增加多少,官吏就增加多少。”

糜竺没有立即同意。

“殿下,等我们研究完以后,会拿出具体方案。”

“嗯。”

“偷税漏税情况多吗?”

“应该说不少,唯一好消息就是,偷税漏税在逐渐减少。

尤其是我们现在有了独立的税务稽查以后,商人也清楚,偷税漏税量刑会很重”。

这点刘恢一开始就很重视,如果有钱人偷税,那是间接谋害普通百姓,会导致普通百姓负担加重,福利减少。

“子仲,还是那句话,我们不能歧视辽东任何行业的人。

你们职责就一个,按照辽东律法收税。”

“喏”

“最近我听说,有人提出,让百姓卖菜时缴纳定额税。

为此,我去了一趟百姓大会,我的观点是,这部分就不要收税了。

百姓种点菜,养点鸡、猪、羊不容易。

让他们换点钱补贴家用。”

“殿下,我明白了,我们财政院收取赋税,就一条,严格按照法律办事。”

刘恢点了点头。

“今年财政余额如何?”

“目前初步核算完成,今年预计超过410万贯。”

现在赚钱多,花钱更多,到处在建设。

刘恢非常清楚,世家豪族的头都快薅秃了,等到薅完这些人以后,未来财政就必须靠工商业的发展和对外贸易。

“老师,辽东各县中学明年能开校了吧?”刘恢递给郑玄和蔡邕二人各一杯茶。

“辽东各县的中学都能开校了,之前有一些基础的人,通过一年学习,也可以进入中学了。”郑玄端着茶杯说道

蔡邕喝完一口茶,放下了茶杯。

“现在有个问题,那就是年龄差距太大了,今年小学最年长的超过40岁了,最小的才7岁。”

“这个倒是无所谓,我们办学目的是让大家都能识字、明白道理,年龄不用限制。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

刘恢的话二人倒是赞同。

刘恢继续说道:“宁郡和珠崖郡我们已经逐步掌握了。

接下来教育和医疗都要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