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扬州(2 / 2)

“府朝应该站出来坚定袁太守对抗北方的信心。”

“一个庶子,我为何要支持他?”

“府朝表面支持的是渤海太守,其实,可以给自己获得机会”。

“阎主簿是说,只要北方发生争端,我们机会就来了。”

阎象笑着点了点头,他知道,袁术并不蠢,他主要是被内心骄傲所阻碍。

“有一事我一直耿耿于怀。”

“府朝指的是南阳?”

“正是,没想到南阳落入孙坚这个匹夫手中。”

“孙文台家族也是富春当地大族,从黄巾贼叛乱开始到平定何进叛乱,此人履历战功。

现在我们只能拉拢对方,不能交恶与他。”

阎象自然知道,南阳、汝南这种一个郡,人口、赋税比北方一些州还多,袁术盯上南阳,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刘景升到荆州后怎么样了?”

“府朝,刘表此人颇有本事,他到荆州以后,很快就整合了荆州上下力量。

尤其是拉拢了蔡家、黄家和蒯家等,荆州恐怕很快就能平定。”

“刘恢小儿却不懂世家豪族的重要,一心和我们为敌,最终必将失败。”

面对袁术的话,阎象想说话,嘴巴张开又闭上了,他最担心袁术骄傲,尤其是对上刘恢这样的人。

扬州

寿春《今安徽寿县寿春镇》,从东汉中期开始,这里就成了扬州治所,以前的刺史在寿春,新上任的州牧府依然设在了此地。

历史上,刘繇手下有两个重要人才,武将以太史慈为最,谋士以许劭为首。

不同的是,太史慈加入了辽东,并未和刘繇产生纠葛,而许劭依然成为了刘繇谋士。

东汉魏晋时期,选官以察举制为主,普通世家子弟若想从政,就需要得到一些名士推荐,这样,他们就能走得顺风顺水。

许劭及其从弟许靖,便是此时有名评论家,他俩所主持的“月旦评”正是最红火的品评盛会。

曹操的扬名之路,正是从此开始。

据裴注《异同杂语》记载,许劭对曹操评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后汉书.许劭传》则记载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奸贼也好,英雄也罢,许劭的评语无疑说明了曹操绝非常人能及,自此之后,曹操身价倍增,踏上了扬名中原之路。

此时的刘繇不足35岁,这在汉代,是一个官员的黄金年龄,刘繇自己也没想到,自己居然会成为州牧。

刘繇身高七尺五寸,一张四方脸显得很是刚毅。

他对面坐着一中年,身高长相皆是中等。

“使君,你们刘家这位辽东王不简单。”

“子将,你素有识人之能,不知如何看待辽东王刘恢?”

对话二人是新上任的扬州牧刘繇和他头号谋士许劭。

150年出生的许劭,今年39岁,汝南平舆《今河南省平舆县》人。

此时,许劭手里拿着一张辽东出产的报纸,报纸上面刊登了山越投靠移民辽东的事情,呼吁扬州当地官员放行。

刚到扬州寿春的刘繇,拿到报纸以后,第一个就想到了许劭。

辽东报纸对于中原官员和世家豪族来说,已经成为必读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