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村里琐事(2 / 2)

对于幽州来说,这里地处偏僻,这里是各族杂居之地,这里除了汉人,还有乌桓人、鲜卑人以及部分匈奴和羌族。

这种杂居之地,矛盾由来已久,主要矛盾除了公平的制度,还有就是不同的文化和习俗,让各族之间冲突不断。

年初,这里也实行了土地新政,各族人都如愿分到了土地,大家都是欢天喜地。

民间百姓之间的矛盾,土地多寡永远不是主要因素。

两家百姓会因为一个共用的田埂反目成仇,也会因为半米住宅用地成为生死仇人……

这里,自然也少不了这样的矛盾,尤其是各族百姓都有的地方,更是考验地方官员的智慧,尤其是村长。

平舒县望平村,这里离平舒县城有70里,望平村村民172人,其中,汉人98人,乌桓人41人,鲜卑13人,匈奴9人,羌族11人,这是一个典型杂居之地。

按照辽东土地分配方案,一人可以分得30亩土地,半亩免税自留地,两亩免税林地……,原本这是让大家都十分高兴的事情。

这个村村长叫李汉,人如其名,李汉是一位高大的汉子,在望平村村民的眼里,李汉不但身高高,在村民心中的地位也很高。

望平村面积不算大,东西长10余里,宽6里,村里土地以坡地居多。

原本这里的百姓手里并无土地,村里土地基本都是一吴姓地主家的,这家地主很开明,在当地也受到村民喜欢,遇到年景不好的时候,他总会主动接机一下村民。

辽东土地新政推行开始,吴姓地主知道了辽东政策,找到土地新政人员,主动把土地卖给了辽东政府,价格是以三类土地定价《辽东对土地进行了分类,主要根据地形、土地肥力、耕种难度等》,吴地主也兴高采烈拿到了90多万华元,进入平舒县城居住。

土地分配以后,大家都很高兴,大家第一次都有了自己土地,所有人十分珍惜,水源远点的,不少人挑水浇灌。

农闲时,村里组织大家在有水源的高处修建水库和灌溉的水渠,几个月下来,水库和灌溉渠已经修好了。

可是,随之而来的矛盾也就出现了。

这种建立在山坡的水库,蓄水量始终有限,如果遇到干旱,离水库近的田地自然会得到更多好处,为此,村民之间开始出现争论。

最早是言语上,逐渐开始动手,最具代表的是,紧挨水库的张二娃和离水库较远的李三狗。

李汉深感事态不妙,最近村民为此没有少吵架,大家都是农民,知道缺水会带来什么麻烦?虽然缺水的情况还没出现。

这一天,李汉特意请来村里三位老人,一位汉人,一位鲜卑人,一位乌桓人,他们在村里可以说德高望重,三人也是村民选举产生的监察。

望平村并没有所谓村长办公的地方,村中心位置有一处平地,大约一亩地,地上一块大石头,这里被大家平整以后,成了村里有事召集村民商量事情的地方。

上午,所有村民陆续前来,李汉也来了。

此时,李汉三十多岁,四方脸,一脸刚毅。

走进会场,李汉冷着脸说道,“张二娃、李三狗,你两个出息了,一言不合还大打出手?”

在公共场合被村长点名,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两人羞愧的低下了头。

“大家才吃几天饱饭?又开始自己找麻烦了?”

李汉了解这些人,朴实是真朴实,不过,你不把他压住,这些人是真的什么都能做得出来。

“村长,这事也不能完全怪我们,村里一开始就没想好解决办法。”突然一村民跳了起来,明显对李汉的话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