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聊精简机构(2 / 2)

老张微笑着说道,“县里未来只会设置几个科室,分别主管农业、工业、建设、医疗等。

因为司法、教育、百姓大会是独立机构。

县里百姓大会会员基本以兼职为主,各乡镇至少一到两名会员名额,通过百姓投票产生,他们每个月只需要按时工作几天,其余时间是灵活的,他们俸禄只能发放正常俸禄的40%。”

刘恢没有急于说话,这样做利弊皆有,利的是给百姓减轻了负担,弊端就是这些人有可能侵害百姓利益,好消息是,他们由百姓投票产生,干不好或者有问题,是会承担责任的。

不过,任何政策,需要不断实践才行。

“一个县有多少人需要财政负担?”刘恢问道

“按照我们最新调查,一个五万人口的县,除了老师和医生,政府、司法、监察、百姓大会以外,一共需要109人,加上各级乡镇,大约需要315人。”

说真的,刘恢吓了一跳,这样算下来,160个人就要养一个人,这还不包括”医师、老师和军队。

“还能缩减吗?”

两人苦笑着摇了摇头,老张说道,“殿下,这已经是最大限度精简了。

好的是,村里都是由集体土地供养,否则,人数更多。”

“看来,只有不断发展工商业,才能减少百姓负担和压力。”刘恢就像自言自语一般。

二号车厢,这里也是坐满了人,不少人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

这里,有不少是农民、工人和商人代表。

刘恢的到来,大家欢呼雀跃。

“殿下,给我们讲几句。”

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对着刘恢说道。

“今天过来,是想听听你们意见,可不是来讲话的。”刘恢婉拒了对方美意,对于他来说,并不喜欢这种随时都要讲话的环境。

“殿下,有了火车,今后我们的粮食都会好卖点。”刚才请刘恢讲话的老农兴奋的说道。

“大叔怎么称呼?”刘恢看到对方十分陌生。

“我姓朱,住在高句丽郡,这次被郡里推荐过来体验火车。”

刘恢看得出来,对方提到这些,眼神里有一种浓浓自豪感。

“你们都是我们华夏的骄傲,正如朱大叔刚刚所说。

一石麦子在襄平需要五十五华元,而在农户手里是三十多华元,贵这二十多华元,大部分都是运输和保管粮食的损耗上。”

刘恢几句话,就拉近了在场大家之间的距离。

“如果有了火车,商人就可以通过火车把粮食运过来,运输费用会大大降低,零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农户一石粮食就可能多卖十华元。”

刘恢转身问道,“朱大叔,您家几口人?”

“六口人,四个人有土地,一共120亩。”朱大叔自豪的说道。

“以朱大叔为例,他家六口人总共有120亩土地,一亩能产差不多4石粮食《大约250斤》,大叔家里扣除吃的和粮税,大约可以出售280石,一石多十华元,他就可以多卖2800华元。”

华夏的粮食价格基本是政府定价,并未全面市场化,因为刘恢深知,粮食一旦市场化,被一些人囤积居奇,那会出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