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南迁前的对话(2 / 2)

我常说,襄平除了冬天冷点,这里并无短板。”

刘恢指着背后地图说道,“襄平目前是华夏最大城市,拥有城市最多的人口,这里西边连接草原,北上连接高句丽郡、扶余郡等,东边跨过大海连接汉升郡等。

军事战略地位对于华夏来说不言而喻。”

“华夏取消了从先秦开始的户籍制度,实行的是身份证登记制度,未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需求选择居住之地。”

“华夏未来还会有更多产业发展,眼下,一些人赚到了钱,大部分人都能吃饱了,不过,华夏政府以及我个人,仍然希望大家保持我们自古以来的勤俭节约。

有句古话说得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自己不受罪,家庭不受累,有益全社会。”

刘恢的话让现场不少人嘿嘿咧着嘴笑了起来。

今天来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不同岗位的人。

“搬到恢都,并不是因为襄平不好,而是襄平承载不了接下来的发展。

你们看”。

刘恢指着地图,“华夏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幅员辽阔,我们需要一个枢纽来调动上下。

搬离襄平,还有一点,那就是这里冬天太长,不利于政府工作,大雪一下,有时门都出不了。

祢衡在报纸上就骂过我们,说我们政府偷懒,应该去一个冬天不这么寒冷的地方。

我认为他说的是对的。”

祢衡现在是一名政策评论顾问,担任几家报纸杂志的评论,他说话口无遮拦,经常批评刘恢和政府,不过,刘恢非但没有计较,还公开场合鼓励他说话,并不是刘恢贱,非得找骂,而是因为刘恢太清楚,这块土地的人思想被奴役了太久,很多人依然不敢说话,他们担心自己说话触怒了政府,担心自己受到惩罚。

“从个人情感上来说,我刘恢也不想离开,可是,不离开的话,并不利于华夏发展。”

……

“请大家开始提问。”主持人说道。

瞬间,数百人举起了手。

“大统领,请问华夏政府搬离以后,对东北和整个北方发展会产生那些不利?”一名大学生感到很兴奋,没想到自己能第一个提问。

刘恢说道,“不利的因素肯定有,我个人认为最不利的就是信心。

正如我在报纸上所说,华夏的发展,我们不能指望一个人或者一座城市。

其次,由于南方气候温和,一些产业会受到影响,比如:服装、陶瓷、茶叶等,这是地理位置和气候决定的。

还有就是,不少人的心理落差,以前自己居住的地方是都城,现在变成了华夏东部战略区核心城市。

最后一个就是消费能力下降,因为华夏政府、司法系统、百姓大会、监察机构都会迁移,人少了不少,自然会受到影响”。

刘恢并未回避问题,而是直面问题,在场不少人都赞同的点了点头,这也是不少东北乃至北方很多人心里的痛以及忧虑,谁不希望自己生存的地方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