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加大教育投资(1 / 2)

“大统领,华夏的文教院应该如何走向国际?”刘备开口说道。

对于刘恢的能力他非常清楚,刘恢早就和他说过,今后,华夏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文化非常重要。

“关于文教院的工作,我认为接下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留学生方面,必须接受统一考试,合格方能给予名额,华夏不是垃圾场。

到华夏学习的人,主要学习医学、文学、法律,至于军事学校和工业学校等,眼下不对其他国家开放。

华夏的小品、相声、戏曲,要走出华夏国门。

华夏文化影响大的一些书籍翻译成其他国家语言进行传播……”

“大统领,我们传出去的书籍,是以当初大汉朝廷为主,还是新学为主?”

刘备话里的意思大家都明白,那就是愚民还是启智?

刘恢也在考虑这个问题,随着华夏发展,未来稍微明智一点的国家,都会逐渐转型,转型成和华夏接近的政体。

联合国会议,希腊国王、高卢国王都表达了自己国内改革的想法。

刘恢并未直接答应,而是让他们到华夏各地走走看看。

如果一味愚民的话,未来那些国家的百姓一旦醒来,恐怕不仅仅恨统治他们的王权,也会恨华夏这个帮凶。

这对华夏长远来说,是一件亏本的买卖。

“你们的意见呢?”刘恢并未直接武断做出决定。

卢植说道,“各有利弊,如果站在华夏国家利益角度上,这件事情并不好选择。”

荀彧说道,“我个人意见更加倾向于,都可以翻印,出版单位可以明确说明。

至于如何选择?华夏不给予明确。”

刘备对此点头赞同,“荀院长的意见我认可。

只有这样,华夏国在未来才不会被动。”

刘恢有时也感叹,现在这群人都有自己独立见解了。

“我更加倾向于文若院长他的建议。

因为在华夏,朝廷的书籍也没有成为禁书。”

刘恢的话是实话,为了让大家学会思考,华夏并没有将董仲舒以后的典籍封存,而是各大图书馆都有,让大家去参考比较。

同时,华夏花了很多精力,将先秦时期的儒家文化逐步还原,将一些经典加入到了华夏教科书之中。

众人点了点头。

“大统领,华夏的财政税收体系很复杂,恐怕其他国家想学习很难。”糜竺开口说道。

“为何?”

“华夏这十多年来十分注重教育。

华夏识字和算术早已经普吉。

普通百姓开一个小铺子都知道自己应该缴纳的税收。

其他国家根本没有这个基础,他们很多人连名字都没有。

因此,我们这套税收制度并不合适其他国家推广。”

“是啊,华夏的税种很多,国税到郡税都有明确详细规定。

我们的各级官员都是在新学成长起来的。

比如说魏国,他们那里官员很多都是中原过去的,满口都是之乎者也,根本做不来这套。

因此,如果他们想学,可以建议他们学习我们刚到辽东的税收制度。”荀彧心里非常清楚,这些税收制度就算真正给他们,一个他们学不来,第二,华夏财政是独立机构,就这一点,其他国家就很难做到。

甄逸赞同道,“荀院长建议可行。”

刘恢点了点头,“大家所说的确是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