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社会安定因素(2 / 2)

……”

男子的话让女子轻轻点了点头,“夫君,其实我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

只是想不明白,你刚才的话我彻底明白了。

如果这些人不妥善安置,等他们出狱后就会成为华夏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我们也不希望华夏有一天变得晚上不敢出门。”

男子笑了笑,“夫人通情达理,为夫也放心了。”

……

“你们如何看?”郑玄拿着报纸问道。

“表面看上去对犯罪份子处罚过轻,实则是解决社会安全隐患,让这些人变成有用的人。”荀爽回答道。

“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这样一来,政府不用自己掏钱来养囚犯和管理人员。”对于刘恢的想法,袁愧有时真的佩服,总能站在更高维度思考问题。

蔡邕点了点头,“华夏现在律法更加注重人,除了死刑犯,其余犯人都有改错的机会,也不用浪费华夏百姓的钱。

华夏要的是一个和平文明的国家,并不需要一个人人心里都有仇恨的国家。”

“法律最重要是公平,只要公平,百姓其实也不会有什么意见。”陈纪说道。

“只是不知道民间的议论声音如何?”陆康微笑着问道。

“各种声音应该都会有,政府现在是让大家讨论。

大统领早就说过,只要是真理,最不怕的就是辩驳。”曹嵩坐在摇摇椅上面,很是享受。

“今天还有事,老夫得走了。”袁愧一下子站了起来。

“次阳,你有什么急事?又不上班?”曹嵩说道。

“今天轮到我们片区通电,老夫得回家看看。”袁愧提到电,一脸兴奋。

“次阳,那你先回去。”郑玄也不留他。

“老夫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电这么神奇的东西。”陈纪说道

“元放,听说明年汽车就能造出来了?”刘洪对汽车兴趣很大,里面参与设计的很多人还是他学生。

提到这个,陈纪一脸骄傲,“北海郡获得了投资批准,正在修建一座生产汽车的工厂。

长文来信说,一天忙得不可开交。”

“你这老家伙就不要在我们面前炫耀了。”郑玄笑骂道。

“季宁,听说你孙子华夏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了?”曹嵩开口问道。

陆康提起自己这个从孙,可以说一脸骄傲,军事天赋异禀。

陆逊原名陆议,字伯言,今年十七岁,祖父是陆康的兄长,父母早亡,从小跟随在陆康身边。

“嗯,今年刚毕业,郭嘉参谋长主动跑到军官学校要人,没想到,遇到贾诩部长,二人都想他过去工作。

后来大统领得知以后,让伯言去基层做起。”

华夏军官学校基本都只招收军队中的排、连级军官,对社会直接报考的人招收十分困难。

每年报考的人不低于五千人,录取不超过三十人。

陆逊学习期间,指挥系和参谋系同时学习,均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当刘恢得知以后,没有过于激动,原本历史上的陆逊就进入武庙的人,他还和他儿子同时进入武庙,如果陆逊没有这点能力,刘恢都怀疑是不是陆伯言?

华夏的教学方式和社会制度,必然会让陆逊比历史上更加优秀,唯一就是很难给他实战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