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 政教分离的建议(2 / 2)

“太守,的确是这样,我们这工厂看上去很大,其实一年只能生产五千台。”

华夏前后历经二十年发展,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眼下消费不起汽车,但是对于华夏最早经商的一批人来说,是没有多大压力的。

正准备上车的崔琰转身问道,“汽车价格呢?”

“副大统领,目前汽车定的零售价是28.88万华元,随着今后产量提升和产业链优化,价格会逐步降低。”吴俊如实说道。

对此,崔琰没有多说,在他看来,汽车刚出来,价格高很正常,只要有利润、市场,才能让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个产业链之中,没有利润,谁去做?投入的公司多了,价格自然会下来,何况华夏早已经修订了反垄断法。

恢都城的军人运动会正在热火朝天举行。

而一则文章让整个恢都城陷入讨论之中。

“这篇文章所说其实没有问题,如果政教不分离,今后是政治服从于教会?还是教会服从于政治?”卢植开口说道。

陈纪赞同道,“是啊,华夏现在道教徒数千万,如果不能从法律层面上解决政教分离的话,将来是一大隐患。

会不会有人利用此事制造社会矛盾?”

“元放所说值得我们所有的人思考。”阎忠点了点头。

华夏虽然法律要求宗教教派不能干政,但是,事实上能做到吗?以目前华夏道教徒数量,这点几乎做不到,尤其是,华夏国家制度、法律是建立在道教的核心教义之上的。

“如果一个国家政治被宗教裹挟,或者说一个国家宗教在政治之上,那么我们和神棍有何区别?”荀爽想了想,还是说了出来,虽然这些话或许被人误解,但是他出发点是为了华夏长治久安。

郑玄说道,“慈明这话不好听,但是是实话。”

“是啊,华夏现在稳定,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建立在大统领个人的影响力之上的。

如果不加以调整,恐怕将来一定会有影响。”袁愧早就把自己当成华夏的一员,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

“影响一定有,我倒是认为这篇文章很有远见。”蔡邕说道。

“这是何人所写?真的是胆子很大,搞不好将面临整个舆论批评”。曹嵩看着报纸问道。

“好像是华夏大学的一个学生同盟会,他们除了读书交流,还有一个工作就是挑毛病。

他们会将华夏各项政策进行模拟,不合理的,他们就会发表文章批评。”卢植简单介绍了一下。

“批评不是坏事,在华夏,只要不是造谣,再尖锐的批评也应该接受。”陆康咳嗽了两声。

“元卓,很多时候,说起容易,做起太难。

没有几个人能坦然面对批评。

你想想,如果当初你担任庐江太守,被人天天批评,你能接受吗?”陈纪反问道。

荀爽说道,“因此,批评的氛围不是靠个人形成的,更多是制度保障。

就像今天的华夏,谁都能去质疑、批评我们的刘恢大统领一样。

因为我们华夏从制度和法律上保障了大家可以这样做,这事情不能寄望于个人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