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陈欢叛逃(2 / 2)

“那是因为他知道,如果他阻止了或者反驳半句,立马很多人就不敢说话了,他需要的是全民敢想敢说。”蔡邕最清楚,刘恢这些年心里受了很多委屈,但是他至始至终依然按着自己心中所想在前进。

……

刘恢看到一切都在向前走,他心里踏实了很多。

在他看来,华夏治国并不难,百姓从来不需要治理,百姓需要的是公平公正的环境,需要的是保住自己利益,只要做到这些,百姓就会创造巨大竞争力。

历代以来,从来没有一个依靠管理让社会进步的国家,文景之治就是因为社会宽松才有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个治世。

治国应该是管官、放民,这是基本原则。

逢纪回到了赵国,果不其然把一切责任推给了陈欢。

听完逢纪的话,袁绍青筋暴跳,“陈欢真是一条喂不熟的狗,孤在他是学生时就带他出海,给他高位,此时居然背叛孤而去。”

“大王,此时应该捉拿陈欢家人,明正典刑。”郭图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讨袁绍欢心的时候。

“来人,将陈欢家人抓到后直接下狱,孤要夷他三族”。

夷三族是秦汉时期的刑罚,是针对谋反、叛逆等重罪的刑罚。

三族指的是父母、兄弟、妻子三族,也就是这三类人的家族。

许攸则不一样,他感到此事并不是逢纪说的那样,陈欢他也认识很久了,以逢纪专权的性格,陈欢怎么可能会在联合国自作主张?怎么敢不听逢纪之言?逢纪怎么可能会容忍他?

“大王,陈府早已经人去楼空,府里除了家丁仆人,其他人十多天前就不见了踪影。”

听到侍卫回报,袁绍有些冷静了下来。

“怎么会这样?城卫是吃干饭的?这么多人逃走居然他们不知道?”袁绍有点明白了,陈欢的事情恐怕另有隐情。

一个侍郎怎么可能在自己不在的情况下能送走十多人离开?赵国管理非常严格,许巍事情出现以后,赵国开始对官员家人出城进行严格限制。

“来人,传孤旨意,把城卫军统领直接砍了。”

袁绍想法很简单,这事不管是谁指使的,必须要找一个背锅的,否则今后如何管理?

逢纪、郭图的内斗让赵国朝堂平衡,如果其中任何一人倒下,都不利于赵国朝堂,尤其不利于自己的掌控。

“诺。”

逢纪知道,袁绍是想把此事止于此,并不想扩大化。

“陈欢是赵国叛逃官员,通过外交途径和华夏交涉,将其抓回”。现在提起华夏,袁绍就感到头大。

“大王,此事和侍中有关,理应由他来解决。”郭图实在不明白,袁绍为何不追究此事了。

“大王,此事和臣有关,臣更应该避嫌。”逢纪知道,牵涉华夏的事情太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