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博弈(4K)(2 / 2)

贾充道:“将军啊,在下今日算是明白了你的深意,将军之前要在下派人通知牵太守,要他直接进军沮水南岸,而我军只需向北挺进,便可和牵太守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实在高明。”贾充实实在在的夸赞了一波。

贾充顿了顿又道:“对了将军,庙堂来信,说是护乌丸校尉田豫已经说服了鲜卑素利部,借着轲比能南下的机会,从幽州入,直指轲比能的老巢——平城。”

“若是轲比能得知消息后必然军心大乱,我军便可趁势追击。”

“将军竟然可以想到这一层,在下实在佩服。”

然而夏侯献闻言只是内心苦笑。

他又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他也是今日才得知田豫出兵漠南的。

事实上,建议牵招进军沮水的确是他一开始的计划。

他原本想要效仿当年田豫的马城之战的。

当年田豫深入胡地,距离轲比能十里处扎营,轲比能虽然势大,但也不敢跟田豫硬刚正面。

于是田豫在营中大量焚烧牛马粪便,让轲比能的斥候误以为田豫在整军备战。

轲比能当时奉行“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策略。

所以看到田豫稳固营寨,他就直接后撤,打算诱敌深入。

谁知后来斥候得报,田豫竟然顺小路跑了。

于是轲比能立刻集结大军追击,一直追到了马城。

所以夏侯献的策论是效仿这一做法,尽可能吸引轲比能的注意力,让对方疲于奔命,好让牵招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背后包抄。

结果,第一步就出了岔子....

他虽然首战告捷,但他忽略了一点,田豫在边境威望十足,然而他这支关中军这还不足以给鲜卑人造成威慑。

鲜卑人压根不走,反而直接围攻了起来。

这一度让他陷入了两难,不得不硬着头皮死战。

当然,身为这支军队的决策者,他不能让自己的失误让众将知晓,以免军心大乱。

“敌军下一步会怎么做呢?”他内心不断推演着。

夏侯献沉思良久,终于找人拿来笔墨和绢布,书写完毕后,递给贾充。

“贾君,立刻派人把此信送给牵太守,要快!”

到了第二日,轲比能没再攻寨了,而是选择围而不攻。看得出来,他想保存实力,觉得没必要跟魏军死磕。

魏军的斥候也发现大营南部敌军似乎故意留下缺口。

这是明摆的阳谋了。

看来夏侯献猜对了,于是他让坚守岗位,原地待命。

接下来或许是最难熬的一段时日。

果然,在被围困的五日后,营中就出现了小规模哗变,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军营某处,一步军校尉正在高声呼喊:

“将士们!你们还在等什么?”

“都督根本不懂兵,放在好好的大营不守,孤军深入,带着我们走进绝路!”

“我们深处胡地被重兵包围,还得不到任何支援,与其跟着这样的主帅,不如跟着我一起杀出去!”

当即就有不少人响应,围观参与的士卒也越来越多。

“赵校尉说的对!”

“我们就算全部战死,也不可能抵挡几万胡人!”

赵校尉振臂一呼:"我听说营寨南面敌军兵力薄弱,有胆识者,跟本将一同杀出去!"

“杀出去!”

“杀出去!”

“杀出去!”

此刻夏侯楙的军帐里。

“都督,你快去看看吧!”亲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然而夏侯楙似乎比他还要慌张。

“这...”

这时,夏侯献走进军帐,啥也没说,直接拉起夏侯楙的手就往帐外走。

“吾儿这是......?”

“都督,该您立威的时候到了,此时不管更待何时?”

言罢,两人带着一众亲兵赶到了现场。

夏侯献轻轻推了父亲一把,小声道:“阿父,看你了。”

夏侯楙这才鼓起勇气,大喊道:“放肆!来人呐,把他给我抓起来!”

亲兵们一拥而上,然而双方都不愿面对袍泽拔刀,两伙人就这么推搡起来。

见局面陷入混乱,夏侯献决定动手,他奋力拨开互相推搡的人群,很快便来的主谋赵校尉身前。

此时的赵校尉还在不遗余力的鼓动人群,全然没注意到对方靠近。

只见夏侯献拔出百辟刀,以迅雷般的速度,直击对方咽喉,一刀毙命。

之后他割下赵校尉的脑袋,高高举起:“都督授印在此!校尉赵刚违抗军令,依令斩首!若还有敢言怯战者,尽斩!”

随即他把那头颅往人群中一扔,人群就瞬间安静了。

此事平息后,军营的中的士气相对恢复了一些,毕竟虽然被围困,但此次大军出征的粮草还是比较充足。

然而这只是暂时的,又过了两日军营里又有了不少浮躁的气息。

“将军,军中近日有不少士卒偷偷溜走,我们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啊。”

贾充焦急地来到帐内找到了夏侯献,此刻他正在跟邓艾和文钦商议着什么。

见贾充进来,夏侯献示意他先坐下。“贾君,让他们去吧。”

他又看向邓艾:“士载方才说什么?”

邓艾接着说道:“属下猜测,鲜卑人会在南边设伏,这是北方游牧一族惯用手段,那些溃兵大概率没了生路。”

“那既然是伏兵,应当不会人数太多吧?”夏侯献问。

“是的,虽然斥候暂时没发现鲜卑伏兵的身影,但正因为如此,伏兵的数量应该不多。”

听着两人的谈话,贾充琢磨了一下,抬头言道:“将军是想诱杀这支鲜卑伏兵?”

“正是。”

“可是。”这时邓艾却疑惑道,“诱敌须用饵,将军不会是想用将士们的性命作饵吧?”

夏侯献摇摇头,随即看向贾充,问道:“贾君,上次捕获的那些鲜卑俘虏还剩多少?”

“五百左右。”贾充回道。

“善。”夏侯献正色道,“给他们换上我军的装备,再派一小队人盯着,送他们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