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抉择(2 / 2)

泄归泥疑惑的抬起头,“将军请说!”

..........

广武县旧址,魏军营地。

自从夏侯献带着骑兵追杀轲比能、步度根,并将其驱逐后,魏军便占据了平城附近最为有利的一处驻军地。

几日后,秦朗的大军也到了此处,大军就地驻扎,商议下一步的动作。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轲比能和步度根因之前的内讧而大乱,但两人手中各自还有两万左右的兵力。

所以等二人各自冷静下来后,他们并没有急着撤回平城,而是分别找了处地方驻军,并不约而同的派游骑来骚扰魏军的水源。

鲜卑人很是擅长这种打法,这倒是给魏军带来了一些麻烦。

洛阳的中军平日里吃得粮食都是很精细,然而到了塞外,为了方便携带,大军不得不像胡人那样以肉干和胡饼充饥。

再加上大军在外一两个月了,士兵们开始有些水土不服,军中近些日子的士气可是不太好。

对此,秦朗的建议是速战速决,他认为鲜卑人在正面战场上完全不是对手,不如趁此机会,一鼓作气拿下平城。

夏侯献则持不同意见。

他认为经上次一战,鲜卑人大概率不会与自己正面交锋了。从他们最近愈发频繁的骚扰上就能看出,鲜卑人消磨魏军的士气,从而不战自溃。

说句实在话,就算现在中军拿下了平城,难不成还驻军不走了?

鲜卑人完全可以不管不顾,等洛阳军撤了之后,再回过头来接管平城。

反正他们也没那么重视生产,只是需要一个相对的稳定的落脚点罢了。

所以夏侯献一直在等牵弘的消息,此役他的战况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第二日,夏侯献和秦朗终于收到了牵弘的战报。

秦朗第一时间找来夏侯献商议:“奉明,牵弘信上说,他已攻下了平城,泄归泥率部投降了。”

“好事啊。”夏侯献若有所思的回了一句,秦朗接着说道:“那我们就没必要跟轲比能他们死磕了,想必二人此时也收到了消息,必不敢再回平城了。“

“舅父的意思是,就此撤军?”

“不然呢?”

的确,按目前的情形来看,日后的战报倒是可以这么写:秦朗在塞外大破轲比能、步度根,牵弘攻破平城,鲜卑人败走。

妥妥的大胜啊。

但他们心中都清楚,鲜卑主力并没有折损太多。只要洛阳中军一撤,他们必会卷土重来。

“奉明想做什么?”见夏侯献眉头紧锁,秦朗不禁问道。

夏侯献又简单思虑片刻,回道:“舅父是不是还未看牵将军信里的后半内容?”

“看了啊,牵弘的意思是劝步度根归降,我认为这样就挺好,步度根归附后轲比能就不足为惧了。”

夏侯献点点头,“话虽如此,但步度根狼子野心,不能再留了。”

“那奉明的意思是?”

夏侯献笑道:“何不让两家都来归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