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选官(1 / 2)

“奉明兄当真是给我一个惊喜啊!”

“多谢奉明兄!”

司马昭兴奋抱拳表以谢意。

其实吧,这长史看似是中领军的第二人,实际上他的权力只是夏侯献权力的延伸,可大可小。

但从司马昭的表情的中能看出,他倒是还挺满意的。

夏侯献很快把目光投向了名册,仔细翻看。

其中姓氏出现最多的便是闻喜裴氏、平阳贾氏、解县柳氏。

平阳贾氏自己算是打过交道,不过目前还算不上望族,毕竟他这一脉算是从贾逵才开始发迹的。

他大致扫了一眼,贾氏士子的评级碍于家世的影响力,多为中中五品,偶尔会有中上四品出现。

仔细想想,先不论人品,若不是贾充的努力,贾氏兴许不会发展到后来的顶级豪族。

解县柳氏跟贾氏的情况差不多,甚至还偏弱一些。听说,他们族人官品虽都不高,但胜在人丁兴旺,覆盖面广,大到京城,小到县吏都能看到柳氏的身影。

说起来,贾充的母亲好像就姓柳。

接下来便是河东望族,闻喜裴氏。

裴氏自汉代起就世代为官,往族上翻几代,裴晔在汉代累任并州刺史,裴晔之子裴茂曾率领关中诸将讨伐过李傕,最后官至汉尚书令。

裴茂之子裴潜,仕于魏。如今依旧身居显职,据说刚刚迁任尚书。

其实夏侯献一直在找一个名字,那就是裴秀。

那可是一个响当当的,就连那空中皎月上都有的名字。

可翻遍了名册也未看到此人的名字,后来他思索了一阵,想必是裴秀年纪尚小,还没到评品的时候吧。

尽管如此,还是有收获的。

此人名叫裴徽,字文季,尚书令裴潜的幼弟。

中正官给的点评是:高才远度,善言玄理。

定品上下,三品。

其实这定品都是图一乐,夏侯献压根也不会以中正官的点评做参考。

这份名册真正的作用类似于字典,历史上耳熟能详的人或许也就那些,尽管这样自己还不一定都记得住,何况是那些史书上寥寥几笔的人呢。

夏侯献继续翻看着,又一个名字吸引了他的目光。

这个姓氏整个兵册上出现次数不多,而夏侯献一眼便认出了那个最有名气的名字——卫瓘。

他出身书法世家,年十四就颇受郡内中正的点评。

“性负静有名理,明识清允”便是对他的评价。

单凭他在历史上是西晋开国大将之一这一点,他的才能就毋庸置疑。

除此以外,夏侯献还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名字,闻喜毋丘秀。

他差点忘了,毋丘俭也是河东人。

这毋丘秀是毋丘俭的胞弟,夏侯献索性什么点评和定品都不往下看了,决定直接举他出仕。

这么多年仲恭兄可没少帮过他。

到了最后,夏侯献看完了整份名册,他来回翻弄着册子,指了指中意的几个名字。“这个,这个,还有这个人值得一用。”

“一下征辟三个人,这么多?”司马昭倍感疑惑。

夏侯献则是淡淡说道:“我这不是给子上找几个帮手,难不成你要事事亲为啊。”

“说的也是。”

司马昭随即把那几个名字都记了下来,两人又聊了一些闲话后便散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