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孙资“流放”(1 / 2)

刘放吓得伏地而拜,接着他歪过脑袋看了一眼孙资,忽然恍然大悟。

原来那洛阳城中的传言是真的!

怪不得群臣此番弹劾如此有底气。

刘放转了转眼珠,马上做出决断,不行,必须要和眼前这人撇清关系!

“陛下,臣对此事一无所……”

“好了,你不必说了。”曹叡忽然不想听他说话,一句话让刘放闭上了嘴。

曹叡不是不知道此二人平日里的某些建言会存在私心。

这是人之常情,在所难免。

大多时候,只要你说得有那么点道理,曹叡不介意放些权力给他们。毕竟曹叡心里有数,自己不是那种勤勉的皇帝,有人替自己做事他才能活得没那么累。

所以平日里那些来自群臣的不管是直接的还是委婉的建言,他都选择视而不见。

可如今这个状况曹叡他不愿意见到的,群臣们拿着这个把柄群起而攻之,这不仅仅是要弹劾孙资,更是在打自己的脸!

孙资没法狡辩,毕竟他儿子的罪行是事实,而自己向曹叡推荐李承出任太守也是事实。

他这个时候说,这是阴差阳错的两件事,他自己都不信。

刘放更是一脸懵逼,但面对龙颜盛怒也不敢再多问一句。

曹叡深知两人甚是亲近,刘放不可能一无所知。

他也不废话,当即将两人下了廷尉狱。

由于孙资刘放身居要职,此案关系重大,廷尉不便独自审理,于是案子就在尚书台的协助下共同审理。

尚书台嘛.....自然是会秉公处理,绝不姑息。

之后,李承又被尚书台的人提审了一次。

他一看,哟!尚书台都出动了,看样子此事要成!

于是乎,他开心的把孙密又卖了一遍。

孙资最终为自己儿子的过错买了单,父子二人受髡刑一同发配幽州。

刘放倒是块“硬骨头”,他什么都没有招。

曹叡下诏释放了他,但也罢官不用。

此事过后,曹叡像是回光返照一般开始了一段时间的勤政。

由于这个案件涉及到了孙资的儿子孙密,这让曹叡忽然想起了一个他不能忽视的小团体。

他在审阅司徒董昭的上表后,把他召进了东堂,并详细听完了他的汇报,从而下定决心彻底整治浮华之风。

一番大张旗鼓的操作后,以何晏、夏侯玄、司马师、丁谧、邓飏、毕轨、李胜、刘熙、孙密、卫烈为首的浮华党人被统统罢免并终身禁锢。

这里的禁锢乃是不许出仕之意。

最终,这场由一句传言引起的巨大风波持续了两个月之久,时间终于来到青龙三年,正月。

新年伊始,曹叡又开始了一系列的人事调动,主要还是军区上的调换。

太尉满宠升任太傅。

大将军司马懿入朝升任太尉。

车骑征西将军张合入朝升骠骑将军。

扬州刺史王凌升镇东将军,督扬州诸军事。

安西将军夏侯楙升镇西将军,督雍、凉诸军事。

二月,曹叡终于开始着手他心心念的修筑宫殿一事,他命马钧监造崇华殿、青霄阁、凤凰楼、九龙池等一系列奢华建筑。

一时间,全国上下众多的民夫被征调到洛阳服役。

司空陈群上劝阻说:“百姓劳役不断,怨声载道,土地无人耕种,大片荒芜。如今吴蜀未灭,天下尚未一统,如此消耗中原劳力,乃国家之危。”

曹叡不从,遂回道:“王业与宫室要同时并举,萧何曾言:宫室不壮丽不足以安天下。”

曹叡又沉迷女色,甚至在后宫中选拔可读书写字的女子数人,任命为女尚书,授权她们处理百官奏表。

廷尉高柔劝道:“《周礼》云:天子后妃编制为一百二十人已经极为盛大。如今后宫人数远超这个数目,陛下的子嗣不能昌盛的原因,恐怕就在于此。

“臣以为,可以简选其中贤淑以备内宫之数,其他就遣返回家,这样陛下便可养精蓄锐,专静为宝。如此,多子多福的征兆或可出现。”

曹叡听了很是感动,但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