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记忆力的腥臭味(2 / 2)

文叔一愣,这小子估摸也知道现在海蛎子收获季节,

‘行啊,你要多少?今年收成还行,也有几万斤。’

小宝惊讶的看着村支书,今天这收获,相当于可以了,按照平时,海蛎子能有3-4万斤收获,全是非常有本事了。

‘那岂不是今年村里又有分红了?’

说到分红,自己已经好久好久没见到了,虽然不多,但是好歹也有几百到上千。

村支书挺了挺胸脯,拍了拍,

‘那当然,对了,小宝你要多少?’

小宝没有说话,此时自己勉强有能力,也可以帮到村里,一想到自己村里是这边的渔村最穷的一个村子,单单村里的领五保户的人,也有几十户,不过这事得从长计议,

“支书,我要一百斤,你帮我送到我家,不对,是我大伯家。然后再给我拿五十斤,我现在拿走。”

在养殖场购买海蛎子是称斤的,不像在市场按个头买。

村支书大方笑道,

“没问题,这钱?”

小宝拿出手机道,

“现在就转。”

村支书非常满意,虽然一百五十斤不算多,但是小钱也是钱,况且这些钱都是村里的。

“小宝,那一斤80,一共是一万二。”

小宝走到办公桌,用手机对着二维码扫了扫,片刻后,

叮,微信收款元。

……

等小宝再次出来时,手里已经抬着三个泡沫箱,五十斤对于常年在海钓的人来说,这些都是小意思,况且小宝这体质轻微强化来说,都是小意思。

全程王欣都跟着小宝身后,在后边喊道,

“小宝,要不分一箱我来?”

小宝拒绝道,

“不用,这点重量不算什么,你也不想想,两百斤的大金枪,我都拉上来过,更何况这个?”

两人快步走,本来旱鸭子号停靠的深水码头,就离养殖海蛎子基地不远,步行也就十分三十八秒。

十分三十八秒后,两人借住搭建的木板,上了船,老刘跟李柔早早就在甲板上看着,见两人上来,老刘疑惑的道,

“你俩别告诉我,这些是海蛎子?”

小宝点点头,

“这些是给你们等下拿回家的,冰仓跟活鱼舱我都给你们留了一些鱼,你们等会拿回去家,给家人尝尝。”

见几人还懵逼,笑了笑,

“都想什么呢?这几天你们都辛苦了,走,我们先去冰仓,把这些海蛎子放进去,接下来我们回船舱。”

旱鸭子号,冰仓里,

地上有四个托盘,每一个托盘里的鱼获都是一样,其中有银鲑鱼,白仓,带鱼,鱿鱼,大白虾等。

李柔不可置信指了指一旁的金枪鱼,有点无语道,

“小宝你别告诉我,这些黄鳍金枪鱼也是让我们拿回家?”

小宝笑了笑点了点头,

“哈哈,真聪明,现在黄鳍金枪鱼市场一斤100元左右,这几条小的我特意留下来,给你们带回去尝尝鲜。”

王欣看着这几条黄鳍金枪鱼,每一条也有40斤左右, 这都四千元了,这么好的鱼获,自己从来舍不得吃,

以前钓上来的鱼获,自己只敢吃小的,大一点的,品相好的,都会拿去卖钱。

渔民舍不得吃自己钓上来的鱼获,这是很常见的,自己吃多数都是一些不值钱的,只要能卖钱,都会拿去卖。

王欣欲言又止,吃自己跟爷爷吃几条海鱼就成了,其他的换成钱那该多好。

李柔跟刘勇又不同,这些鱼获,正好拿回去给家人尝尝。

分配完,小宝几人回到船舱,刘勇坐在茶几主位,给几人冲泡一壶茶,也没有说话,而是把c位让给小宝。

小宝清咳几声,

“咳咳,你们银行卡是多少,我把这次的提成先发给你们。”

王欣跟李柔,把银行卡报给小宝。

李柔脸上充满笑容,想不到自己实习都有提成,此时已经幻想,有了小钱钱,今晚得买买买。

而王欣不同,有了这份提成,就不用背井离乡去省城打工了,而且也能够这段时间开支了。

片刻后,小宝笑道,

“行了,都发了你们了,你们看看。”

李柔迫不及待打开手机,一看,

“哇,竟然有八千,小宝没有发错吧,这才一个星期都没有呢。”

王欣点开短信一看,只见短信提示转账一万三千元,有点不可置信的看着小宝,自己竟然有这么多,平时海钓卖鱼获,一个星期也才几百元,而这一次竟然有一万多。

小宝笑了笑,为了避免误会,解释道,

“由于小欣有船长证,所以比小柔高几千块,当然只要小柔考到船长证书,那提成各方面都是一样的。”

李柔对于这点,没有什么意见,毕竟报考船长证书,那是要学费的,有付出才有回报嘛。

小宝继续道,

“而保底工资,是月底一起发的,你们没意见吧?当然缺钱用,可以发给你们。”

对于小宝把什么东西都放在明面,这点还是心服口服的,不像其他藏着掖着,生怕别的员工不满意。

小宝摸了摸肚子,

“小柔,你跟小欣去煮个早餐给我们,饿死了。”

王欣两女也知道,这是支开自己两人,点点头,

“行,那我们先去厨房,等做好了我们再端过来。”

看着两女出门,小宝喝了口茶,对着老刘道,

“这次轮到我们了。”

刘勇无所谓的点头,对于这些无所谓,自己作为新一代富二代,从来不缺钱用,只是最近被老爹进了零花钱才会手头紧。

“行,你看着分。”

小宝点点头,

“预留二十万,用来下次出海用,剩下一百万……”

还没等小宝说完,就被刘勇打断,

“我要三十就够了,剩下的就是你的,加上上次的,正好够买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