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海阔天空》(2 / 2)

孙兆江原本以为,张逸哲会重点考虑两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虽然他没提及这些,但他相信张逸哲肯定不会忽略这一块。

只是没想到,张逸哲根本没考虑这些,而是考虑怎么将信鸽收购过来。

想了想,孙兆江说道:“市场重新洗牌,信鸽并没有拿下多少腾出来的份额。加上一直亏损,偏偏没找到合适的盈利方式,成了吸引投资的最大硬伤。”

“我估计,如果没有更多的资金注入,信鸽在三个月左右就会破产。”

“而互联网泡沫的破灭,让大家对网络公司顾虑重重,估值普遍偏低。如果现在拿下信鸽,也就几百万的事。”

说到这里,孙兆江提醒道:“张总,收购信鸽很容易,但收购之后才是一个大麻烦。”

“没找到合适的盈利方式。”

“信鸽目前的用户量比另外一家少了一倍多,接手之后,如何吸引用户也是一个问题。”

“还有,服务器的更新和扩容更是一个无底洞。”

“加上人员开支,收购过来后,我们需要源源不断的投入资金。”

孙兆江建议道:“如果一定要进入这一行,收购信鸽这家公司,保险的做法,我们可以等这些公司开始盈利,再来展开收购。现在收购,到时候还不知道需要消耗多少资金,直到盈利。”

孙兆江的提醒,确实有道理,但张逸哲作为一个过来人,当然知道这些事情的严重。

即时通讯是个好主意,但没有合适的盈利方式,才是一切的根源。

虽然大家都知道可以通过广告盈利,但如何打广告,对即时通讯工具来说,也是一个头痛的问题。

上辈子,秋秋还搞过注册收费,只不过支付困难,企业和大众不买账,只得放开。

做的游戏平台虽然充值是各种币,但赌的可真是钱,不过后被叫停。

至于后来的各种会员,各种标签,吃相简直不要太难看。

现在,摆在信鸽面前的问题,对于张逸哲来说,并不是问题。

他更在乎的是对方的技术,这样后面能够保证自己设定的方案能够尽快的实现。

至于用户,这个时候最不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

因为这时候的用户并没有彻底绑定在某个即时通讯工具上,有极大的挑选余地。

等到几年后,同学、朋友、家人都用上,这时候等于是深度绑定,想换都难。

听了孙兆江的话,张逸哲提醒道:“你这想法没错,我估计大家都是这样想的。问题是,等到这个公司开始盈利,我们需要花费多少资金才能进入?”

这事,孙兆江就不好说了。

有眼光的人肯定不止他们,大家之所以没动,都是看到了问题所在,但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

想了想,孙兆江再次提议道:“也许,我们应该选择一个更好的进入时间段,而不是强求一定要在盈利之后,只要找到合适的盈利方式,开始产生收益,证明公司有盈利的前景,再进入。”

“也有不少人是这样打算。”张逸哲说道:“事实上,产生收益到公司盈利,这中间估计要三年左右的时间,还是理想情况。”

孙兆江听了一愣,没想到张逸哲得出了这么个结论,那么他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张总,你坚持要现在投入,是找到了合适信鸽这种即时通讯公司的盈利方式?”

张逸哲点点头,“我确实找到了这种即时通讯公司的合适盈利方式,所以我才让你考察即时通讯公司。”

孙兆江好奇的问道:“通过什么方式盈利?”

张逸哲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笑道:“等我拿出方案,你就知道。有时间,你可以先想想这方面的问题。现在还是说说搜索公司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