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收购信鸽(2 / 2)

吴勤国年纪最大,四十左右,率先冷静下来,说道:“这确实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庞大计划,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关键是计划很详尽,还拥有多种盈利方式,让这个计划具有很强的执行能力。”

“只是,一开始是不是太超前了?支持图片上传,甚至支持视频上传,如果是这样,需要海量的资金,来购买服务器和存储。”

两千年,数码相机开始大行其道,但还是稀有之物,胶片相机还占据着半壁江山。

不像二十年后,手机这东西,人手最少一个,随手拍一张照片,都有2M以上。

如果支持图片和视频,哪怕数码相机用的人不多,但用户一多,所需要的存储空间就相当庞大。

问题是,两千年的时候,最大的硬盘的存储才几十GB,而不是十几、二十年后的存储单位TB。

哪怕给用户的免费空间有限,看是100M,还是500M,一百万用户所需要的存储空间也是以PB为单位(1024TB)。

但帝国可是有十四亿人,加上周边国家,有了超过五千万的电脑用户,而且还在迅速普及。

加上还打算开发企业用户,这里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用更高单位的EB都不够用。

但如果不支持图片和视频,那么需要的存储容量就能小很多,但张逸哲所提到的朋友圈和微博就失去了最大的亮点,只剩下文字那就太单调了。

四人看向张逸哲,按照这个打造出来,企业的价值可不止万亿。

同样,需要的资金也超人预料。

孙兆江也没想到张逸哲的构想这么大,如果将这一切串联起来,确实是个伟大的创举。

至于资金,孙兆江因为知道张逸哲的根底,所以毫不担心这些。

这么庞大的计划,光靠张逸哲独立支撑公司,是绝对不可能成功,肯定会寻找战略合作伙伴。

不然,成长的阶段,就会引来群狼。

而初期注入的资金,应该能够帮助信鸽完成第一阶段。

完成这一阶段,信鸽哪怕不做推广,都能够迅速的吸引用户,到时候估值就看用户量,足以让张逸哲赚的盆满钵满。

之后就会融资,然后上市,而不是全靠一己之力,来生拉硬拽。

面对吴勤国的疑问,张逸哲回答道:“没错,确实需要更多的服务器和存储,所以需要研发更好的图片和文件压缩技术,还有传输技术,还要建立大规模的数据中心。”

“为此,我会注资二十亿作为第一阶段的资金。后面,我根据情况,会来进行融资,最后推动上市。”

注资二十亿?

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信鸽的估值不到二分之一。

一下子,三人被张逸哲的手笔吓得瞠目结舌,呼吸沉重,被他的雄心壮志给吓到。

不过,有了二十亿的前期资金,那么可以做的事情就多了。

研发人员的扩充,建立数据中心,因为人多需要专门的办公大楼,现在的办公室根本挤不下未来需要的人员。

加上张逸哲在娱乐圈的身份,可以找来明星推广,那么公司的发展可以进入快车道。

见到三人激动的心情,张逸哲鼓励道:“第一阶段,我会拿出百分之二的股权作为激励股权,如果成功,而且达到我设定的目标,依靠激励的股权,我敢保证你们最少也是亿万富翁。”

“第二阶段,依然会有激励股权,最后能得到多少,就看公司能达到什么高度。”

第一阶段,对客户端来说,其实没什么难度,有了明确的目标,在现在的信鸽上面拓展各种功能,对两人来说很容易实现。

为难的地方不是在信鸽的客户端,而是服务器的数据中心,同时在线百万和同时在线千万,甚至同时在线上亿,技术要求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几人围着这事讨论了下,等律师过来,张逸哲和林延彬、罗逊签订了股份收购协议,信鸽正式属于张逸哲,后面安排人去忙行政变更的事。

之后,张逸哲和吴勤国、林延彬、罗逊三人,在会议室连续开会,就软件开发所需要注意些什么,如何执行第一阶段任务分解下来,逐个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