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石老爷子的发家史(一)(2 / 2)

何况每出海一趟,他们所能赚取到的费用都多达上百元,可比进厂啊、建筑工之类的行业还要多不少呢!

家里的亲人们写来的信里都是对辛苦在外打拼的男人们的感激与心疼,可每每看到家里的弟弟妹妹提起在老家新盖的小二楼、即将上大学的妹妹学费有了着落等话题时,石老爷子的心里都会充满干劲,觉得再辛苦也值了。

可这样平静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某次远航,石老爷子所在的船要和另外两艘自家公司的船结成船队,共同去A国进一批货,据说是价值连城的好东西,甚至每条船上还都安排了荷枪实弹的安保人员随行,足见常家对这次出航的重视程度。

当然了,说是安保人员,其实也就是常家私底下养起来的一批专业战斗人员罢了,现在一般称呼他们为保镖,而那个时候,从偏远山村走出来的石老爷子等人还是习惯于称呼这些人为“匣子”。

在当时虽然还没有实行全国禁枪令,但民间持枪的数量还是有一些规定要求的,常家虽然势大,但海城却并非是法外之地。

相反的,海城还是国家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最受重视的几个大城市之一,在治安管理方面比其他城市要严格很多。

所以即便是军中有人的常家,豢养这么多武装人员还是得低调行事,轻易不会让他们配枪出门的。

即便遇上了迫不得已必须带枪的时候,就比方说这一次,那也不好光明正大地把武器露在外面,往往都会给他们准备一些合适的包装之物来遮掩所携带的武器本身。

在当时,这种民间武装组织的主要武器还是以手枪为主,长枪大多数都属于政府管辖的武器装备,否则就是威力有限的土制火枪,在茫茫大海之上杀伤力低得离谱,根本发挥不出他们在陆地上的原有威力。

而相比而言,手枪虽然射程和精度都不给力,但胜在射速快,装弹方便,便于隐藏和携带,一旦真的遇到危险,最便于反击和突袭的武器自然还是要数手枪了。

为了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将武器带上船,常家给每名武装人员都准备了一个小木盒来盛放枪支和子弹,用一层布包在外头,可抱可拎,携带比较方便。

但这样的情况也就是在上船之前,通过港口检查的时候,一旦上了船,这些人就会迅速把盒子里的武器放回身上最方便的位置,以保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掏出武器攻击敌人。

由于用来装武器的小木盒四四方方,从外观上看就是个普通的木头匣子,所以石老爷子等人便统称这些人为“匣子”,只不过他们也就只敢在私底下这么叫叫,毕竟相比于他们这些最底层的苦力,人家的地位可要高上不少,又岂是他们能给随便取外号的?

此次出海,这些人上船的时候不光带了枪支弹药,还带了在当时十分先进的对讲机、大哥大等通讯设备,本是为了在遇到袭击的时候保证船与船之间的通讯畅通,却在不知不觉间就变成了石老爷子等人的手中玩具。

如果知道这群家伙居然这么不珍惜手里的装备,别人递根烟说几句好话就能外借的话,工长梁哥肯定会冒着被抽耳刮子的风险越级向总公司写信要求加强安保人员的素质培训的。

因为当石老爷子他们发现,这些看上去凶神恶煞,不好相与的武装人员们实际上也是心胸宽广,性格直爽的好汉子们后,就会在忙活完了的时候和他们闲聊上两句,说一些无伤大雅的话题来活跃枯燥的航海生活。

短短几天的时间,船员们和匣子们就相处得十分融洽,关系也没有最开始的时候那么陌生了。

虽然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船员们和匣子们住的地方也不在一块儿,但只要没什么事儿闲下来的时候,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地来到甲板等比较开阔的地方聚齐,一块儿吃饭,有时候还会喝点小酒什么的,整条船上其乐融融,一直也都相安无事。

直到某天,石老爷子正和另一位刚认识的老乡,也是这条船上的武装队伍中的一个小队长喝酒聊天的时候,老乡口袋里的对讲机突然响了一声,是从另一艘船上发来的讯号,说实在他们后面有一条小船跟着,让大家都提高警惕。

好在最后只是虚惊一场,这只是一艘普通的渔船,双方交涉一番后对方就调转方向离开了。

而石老爷子则对老乡口袋里的对讲机产生了兴趣,枪械他们是没机会上手了,但这些东西借来研究研究应该也是没什么关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