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于家有麻烦,成亦铭的手段(1 / 2)

总归黄婶还是同意了把属于她的那部分资产收入名下,无非就是找了几个帮手回来帮忙管理罢了,倒还算是在二老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而与此同时,蒋家的供奉被废,形势即将发生巨变的消息也被那名遍体鳞伤的梁大师带回到了组织的耳朵里。

高阶修士的接连陨落让作为海城总负责人的女人感受到了极大的危机。

要知道,她此来海城最要紧的任务,就是捕获这些强者们,然后取出他们的内丹以供宗主大人修炼的,其他的东西都是附带,有没有的并没有什么所谓。

可是现如今,因为童明吉这个难以测算的变数,他们已经接连失去了两个目标,并且在行动上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了。

好在童明吉还是没打算要对他们赶尽杀绝的,虽然废掉了梁大师的修为,他手中的那样法器金钵却被完好无损地送了回来。

倒不是童明吉也忌惮这些人和他们背后的庞大势力,单纯的就是童明吉压根儿就看不上这种档次的破烂法器,认为其连被自己收藏的价值都没有罢了。

总而言之,随着约定的时间一步步推进,留给女人的时间确实已经不多了。

抛开他们这边的问题不谈,最近最令上层圈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就是西南于家最近莫名遭受到的经济打击。

西南于家,在华国成千上万个世家当中的排名并不靠前,底蕴又浅,也就比海城的徐家、朱家等世家早了那么几年十几年罢了,绝对算不上老牌世家那一票中的一员。

于家是做水产养殖生意发家的,早年间于家的老一辈在当地有些小势力,使了些手段把当地大部分水产养殖户都归拢到了他们家的名下,然后通过各方面的人脉进行销售,名为主要负责人,实则更像是为贸易双方牵线搭桥的中介一样的角色。

当时的于家也不敢做得太过火,每单生意只收一成到一成半左右的提成,这个定价甚至可能比当时大多数的中介都要低,对于养殖户们和买方而言,也算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了。

而让于家的资产得以迅速积累起来的,说到都还是离不了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惠民富民政策。

几乎垄断了当地水产养殖行业的于家趁着这股改革的东风,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将这一行业在当地进行了规范化与统一化,形成了一条十分完整的产业链,同时积极扩张周边市场,打通与附近各大城市之间的贸易线。

再加上他们一向收费合理,也确实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收入,在当地也很得一般民众的支持,就这样靠着不断收拢散户,拓展交易圈,薄利多销,从而一步一步达到了积累资产的最终目的。

而真正让于家在众多本省世家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在国内上层圈子里也多少有些名号的小型家族的关键节点,就是当时还是于家主事人的于老爷子,把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嫁给了成家这步棋。

在当时就已经富可敌国的成家的帮衬之下,于家的生意越做越大,钱也是越赚越多,很快就有了能在省会城市占据一席之地的雄厚实力。

再加上其背靠着成家,对于当时经济发展并不十分迅猛的当地而言基本上就是无人敢惹的存在了。

而且和成亦铭那个心思活泛的后妈不同,于家的大多数人其实还是都挺知足常乐的。

这么多年来,于家基本上没有求成家帮忙办过什么事儿,一直都在当地安心发展,本本分分,老老实实地赚钱,光是这一点,就要比绝大多数攀附上高门的家庭来得强得多了。

所以对于这个新岳家,成祥的心里头其实还是十分满意的,平时也没少明里暗里地关照他们一家子,彼此之间的相处还是非常舒服,可以说是其乐融融的了。

然而就因为于丹萍,成亦铭的那个继母的存在,成家的前三个儿子和于家的关系却一直都是不冷不热的,算不上有多好,基本上算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微妙和平状态吧。

说句实话,如果不是于丹萍一而再,再而三地来招惹自己的话,成亦铭也是真不想去找于家人的麻烦。

你说人家一家子一直本本分分,安静又乖巧的,不挑事儿也不得瑟,真的算得上是华国好亲家那一拨的了,难得生出来这么一个极品,也是真的让于家这么多年辛苦积攒下来的名誉与形象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与影响。

可别觉得两家人相隔千里,彼此之间谁也碍不着谁。

但凡她于丹萍还是他们老于家的女儿,是他们成家如今的当家主母,那她的一举一动,都会在无形之间被外界扣上与这两家有关的无理滤镜。

大概是四年多前吧,心情不好的于丹萍带着一众京圈小姐妹们去商城购物消费,由于服务不及时,态度不到位等理由对一名年轻的女服务员拳打脚踢,导致对方身体多处受伤,眉骨与鼻骨骨折,伤势不可谓不严重,已经可以算得上是毁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