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灵魂的证明(1 / 2)

易:老师,我准备好了,您讲吧。

米:讲稿撰写人为了避免与人们产生距离感,特意以人间学者的口吻写出来,他说在开篇对灵魂这一概念进行明确,是为防止人们在讨论的时候偷换概念。

易:额,您找的那位宇工级科学家,看来在人间工作时没少参加大专辩论会,简直是门儿清啊。

米:你别添乱,本来我用这些科学腔给你发意念已经够别扭了,你再东拉西扯的,把我好不容易凑出来的一点科学味都给整没啦!

易:哦抱歉,科学米老师,您请讲。

米:对灵魂的概念确定完毕,再谈谈灵魂认知的出现。

据推测,距今二万五千年至五万年前的人类,已具有灵魂观念,认为人死后灵魂能够继续生活,证据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墓葬中开始出现随葬品。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那些随葬的器物对人们来说是非常有用的,为什么要埋掉呢?显然很快就会腐坏的尸体不会再使用这些东西,唯有灵魂才有可能用到。

至今尚未发现有其他动物会给死去同伴留下随葬品的现象,由此可知,是否产生灵魂观念,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

易:记录完毕。

米:好,接着来。

那么灵魂这种事物究竟有没有呢?在科学主导了话语权的当今,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科学方法分为两大类,一是主观理论必须合逻辑,二是客观事实能验证,现在我们分别使用这两种方法。

先用逻辑分析。在逻辑学中最基础、最实用的是三段论,我们且用三段论来做个推导。

易:哦,天上的人也用三段论?

米:废话,天人用三段论的时候,地球上还没人呢,嗯,连地球都没有呢。你这一打岔,我这科学形象又得补补妆了。

易:……补妆?这词的意念我没翻译错吧?要不写成“补救”?

米:灵魂之证三段论:

大前提:世界上存在两种事物,一是生命,二是非生命普通物质。生命具有主动性,普通物质不具有主动性,生命与普通物质不同。

大前提阐述:生命与非生命有本质上的区别。生命具有主动性,会趋利避害,行为不遵守物理定律。生命会死亡,有新陈代谢和繁殖功能。这些特性普通物质不具备任何一项,纵然大如星球也不会主动闪躲避让,用物理公式可计算其运动,而作为生命,即便小如虫蚁也能主动趋避,公式无法计算其行为。生命有活与死两种状态,普通物质没有这两种状态,也没有代谢和繁殖。

阐述完毕,大前提中的“生命具有主动性,与普通物质不同”成立。

小前提:灵魂的属性是“具有主动性,与普通物质不同”。

结论:活着的生命具有灵魂。

易:好的老师,我记录完毕。

米:逻辑分析中还常用到反证法,我们再用反证法推导一下。

假如生命与普通物质相同,则我们的身体就是一堆物质,主要由氧、氢、氮、碳、钙等元素组成,这些元素的性质与自然界中的同类元素是相同的,也是由原子、亚原子这类微观粒子组成。既然如此,人类的思想意识是从哪儿来的?确切地说,人身上的哪个或哪些粒子认识眼前这些文字?什么粒子会笑会哭?如果人身上没有任何粒子具备这样的本领,那么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功能?

哦,插一句,这就是我当初给你讲过的,无数个零加起来,结果还是零,我特意让撰稿人把我的意思改成科学词的。下面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