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铁血少年团(2 / 2)

传出去惹人笑话不说,若是被皇帝知道了,那可不得了!

崇祯皇帝最讲究规矩,对勋贵弟子要求甚为严格,如何会允许他们吃闲饭?

比如新建伯之子王业泰,他刚来京师还没热络,几天后便被安排在羽林左卫当值。

新乐侯刘文炳因继承了爵位,倒不用当差,但他的弟弟刘文耀,在五军都督府任左都督,官居武职一品。

周鉴臭名在外,姐夫崇祯帝将他扔在锦衣卫挂职正四品指挥佥事。

这个身份,给了他太多便利。

马蹄声嘚嘚嘚,在青石板大街上一路小跑。

尚未接近周家老宅,夜色中悄悄出现几个人,他们警惕的望向周鉴。

“高武,是我。”周鉴叫了一声,一脸淡定。

“是公子爷!”

待分辨出来人,对方松了一口气,忙跑过来牵马,将周鉴引入宅子。

高武是周鉴的贴身护卫,近日被派往大兴。

如历代穿越者那般,周鉴收养了一群孤儿,养在大兴周家老宅。

人数不多,只有三十多个,他们年岁各异,最大的不过十四岁,最小的才六岁。

天灾人祸,这些孩子流落街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周鉴将他们安置在大兴老宅,给他们提供了温暖的家和充足的食物,尽可能地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

为了让这些孤儿能够更好地成长,周鉴特意派人去教他们识字、习武。

每隔一段时间过来探望一次,并将他们命名为“铁血少年团”。

“拜见义父!”

周家老宅内灯火通明,铁血少年团三十多个孩子有序列队,抱拳单膝下跪,语气铿锵有力。

他们的眼神中满是尊敬。

是眼前这个男人,给了自己活路,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

当自己孤苦无依,饿得两眼冒星星时,是义父让自己吃上了肉食,住着风雨不侵的大房子!

这些孩子知道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关键,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于是,他们努力地学习,无论是识字还是习武,都表现出让人惊叹的毅力和才智。

“都起来吧!”

周鉴双手虚扶,露出慈父般的笑容。

在明朝,上至皇帝、文武官员以及宦官,下至平民百姓,皆流行收养义子。

明太祖朱元璋在起兵初期收蓄义子,多至二十余人,用以为将,执掌诸军。

其义子中比较着名的有沐英、李文忠等。

上行下效,收义子成了大明传统,辐射到各个阶层。

不仅军中如此,官场亦如此,以及士绅地主阶层。

因朝廷规定不许蓄奴,许多地主老财主干脆以认义子的名义蓄养家奴。

说白了,就是以道德软性的人伦关系来绑定利益。

父子关系可比奴仆契约更有约束力。

若是义子中有人出息了,他头顶上一辈子都有个爹!

最典型的就是朱元璋的义父郭子兴。

他一个小小的地方军阀,手中的人马不过几千人。

就是因为收朱元璋为义子,才得以名传历史。

后世一些不了解历史的人,甚至会以为朱元璋完全靠义父才推翻元廷,当了皇帝的。

殊不知,朱元璋的人马,皆是自己一手拉起来的。

郭子兴的作用,十分有限。

周鉴收养义子,不必担心被人知晓。

当初他甚至大张旗鼓的收养,还邀请大兴知县前来慰问。

若是姐夫皇帝知道了,只会夸他开窍了,居然还会做好事?

毕竟周鉴并未掌军,只是个喜欢往来赌场和青楼的勋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