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给太子上课(2 / 2)

满清这才可以放手一搏,与大明在锦州一带决战。

若非如此,双方对决两年,但凡朝廷那边和蒙古那边出点问题,满清都扛不住。

双方兵力相当,但战斗力,清军略胜一筹。

一个新兴王朝,往往十分团结,军队战斗力极强。

纵观中国历史,汉、唐、宋、元、明,哪一个不是如此?

开国之初,纵横天下无敌手。

就连宋朝,赵匡胤时期也一样十分能打,可惜被高粱河车神给毁了。

满清团结一致,没有后顾之患,战斗力强横。

而大明,中原腹地被李自成和张献忠搅得天翻地覆,连年打仗,北有旱灾,南有水灾,没有一年消停。

内耗太严重,大大削弱了大明的实力!

九边之中,亦是如此。

洪承畴被围松山后,想要背水一战,他是有机会突围的。

没想到发起总攻当晚,大同总兵王朴当先逃跑,随后吴三桂等人相继跑路。

八大总兵,眨眼间跑了一半!

主帅洪承畴当场就懵了,无法突围,被清军围困松山长达半年。

......

此时,东宫外面,崇祯皇帝缓步走了进来。

平日这个时候,太子朱慈烺都会去文华殿学习处理政务。

今日却是没去,他对太子一向严格,亲自来看个究竟。

“太子呢?”崇祯扬了扬手,示意东宫几个内侍免礼。

“太子殿下正和国舅爷在里面说话,许是聊得太过投入,从而误了时间......”

太监丘致中立马解释道,鼓起腮帮子正要大喊“陛下驾到。”

“你下去!”崇祯摆了摆手,以为太子和国舅学坏了,于是亲自入内看个究竟。

这时,听到里面传来的对话,他的脚步为之一顿。

“第三,朝廷盲目催战,前线督监不和!”

周鉴背着手,大声道:“那辽东监军张若麒压根不懂兵法,却轻敌冒进,一味催战!”

“前线主帅是蓟辽总督洪承畴,他的方略是且战且守,步步为营,逐步向前推进以解锦州之围。”

“按照此方略,耗也能把建奴给耗死!”

“但监军张若麒和蓟辽总督洪承畴不合,却坚决反对,仗着自己监军的身份,居然指挥起大军了!”

“总督和监军,一个让攻,一个让守?各路大军听谁的?军心如何不乱?”

门外,崇祯皇帝眉头深皱,对周鉴随意评价朝廷大臣颇为不满。

不过,此话却是引起了他的注意。

难怪此前张若麒隔几天就会上奏一次,建议朝廷催促洪承畴进兵锦州。

张若麒是兵部的人,兵部尚书陈新甲也时常入宫请旨催战。

这就给了崇祯一种错觉:前线将士情绪高涨,兵部运筹帷幄。

打仗是兵部制定方略,前线总督执行,至于怎么打,是前线的事。

崇祯是从来不乱指挥的,他自知自己军事能力有限,极少干涉前线战事。

鉴于兵部的要求,他二话不说下旨催战。

崇祯哪里想到,前线总督和监军闹到这般地步?

自己当皇帝的,居然一点不知道?

崇祯一向痛恨官员隐瞒不报,咬牙沉声道:“张若麒,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