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拿俘虏做试验(2 / 2)

周鉴等人继续躲在壕沟里,通过潜望镜观察。

随后,一名验官拿起一枚手榴弹,小碎步跑到。离第一组俘虏大概40步远距离。

拉开圆环,将手榴弹扔向了那第一组俘虏。

此时,这帮喝的烂醉的俘虏手中还端着酒碗,被酒精迷昏了大脑还在互相吹牛逼:“待我们参加了明军,继续杀人放火,抢钱抢娘们……”

一颗手榴弹扔到了他们面前,木柄处冒出白色浓烟。

一名俘虏望向手榴弹:“这是什么东西啊?”

边说边伸手去够地上的手榴弹。

“轰!”的一声巨响,一团黑色浓烟滚滚冒出。

手榴弹爆炸还引燃了俘虏碗中的烈酒,随后冒起一团大火。

六个日军俘虏横尸当场。

验官来报,六个俘虏,没有一具完整的尸体。

断胳膊的,断腿的,脑袋开花的,肠子撒出来的……

身体上冒着很多血口,不停地喷血的,恶心味飘浮!

前去观察情况的验官,当场呕吐。

周鉴双手鼓掌,很是满意。

剩下的几组俘虏,分别进行了,各项试验。

检验分散情况下手榴弹爆炸效果。

检验身穿铠甲的情况下,手榴弹爆炸效果。

检验卧姿情况下,手榴弹爆炸效果。

卧姿情况下,手榴弹的爆炸效果并不理想。

当然,在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卧姿作战基本上没有用武之地。

因为卧姿会破坏队形。

其次是身穿铠甲的情况下,爆炸虽然可以杀伤人员,但是到不到那种断胳膊,断腿的效果……

周鉴要求军器局加大生产,安排人员日夜加班,提高手榴弹的产能。

目前淮安府军器局还在研发一款新式火枪,后膛填装枪。

火药问题已经解决!然而精铁却是个大难题!

明朝的制造以手工业为主,很多东西都是靠人工敲敲打打弄出来。根本达不到后世工业生产出来的精品。

尤其是精铁的制造。

因为后膛枪最钢管的气密性,以及弹簧片,而生产弹簧钢片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

弹簧钢片的弹性对韧性要求极高。这与碳钢的含碳量,以及纯度有关。而此时,明朝的技术仍然普遍使用的是低碳钢。

鉴于此时,欧洲已经开始尝试,使用蒸汽机带动大型冲压锻造钢材。

要研制出合格的后膛填装枪,是需要工业发展作为基础的,只有更优质的钢材作为枪管,这时的枪炮技术才会得以发展。

后膛枪的出现还是在1841年,普鲁士军队采用。在萨多瓦战役中,装备后膛枪的普鲁士士兵隐蔽在灌木丛中,轻松的向奥地利军队开火。这场战役造成奥地利士兵死伤八万人。

弹药从枪尾装填,每分钟装两发子弹。

后膛枪的士兵可以卧姿装填,大大提高的士兵的生存能力和隐蔽性。

简单来说吧!后膛枪一旦问世,之前所有的武器在后膛枪面前,都是排队枪毙。毫无招架之力。

科学技术率先服务军事!

谁掌握了先进的技术,谁就掌握的战争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