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造势,官啬夫赵成(1 / 2)

次日。

泾阳客舍、食肆、酒肆、里闾……等地皆出现了些衣衫褴褛的庸耕者。他们鬼鬼祟祟,低头窃窃私语。若有人路过,他们便会仓促离去。

“汝等在说什么呢?”

“县君的事,听说了没?”

“快说快说,何事?”

“大雾狐鸣,鱼腹藏书,神女献鼎。”

“什么鼎?”

“雍州鼎!”

“什么?”

宾客顿时大惊,连忙派人将门口的庸耕者请来。他们没有自己的田地,只能为他人庸耕乞活。也正是如此,有什么小道消息他们往往是最先知道的。互相传播,不出三日这消息便会传至咸阳城!

“老丈快说说是怎么回事?”

“大秦兴,黑夫侯啊!”老者指了指陶碗,“某有些口干舌燥,不知可否讨碗酒喝?”

“来人,倒酒!”

老者端起陶碗一饮而尽,感慨道:“说来诸位可还记得,县君刚至泾阳夜晚便起了迷雾?”

“是有这回事。”

“子夜可曾听见狐鸣?”

“咳咳,某睡得比较深。”

“嘶……吾当时似乎听见了!”

“何止,吾还瞧见有赤狐而过!”

“对对对,我当时也瞧见了。”

老者轻轻颔首,故作神秘的压低声音道:“某不过庸耕者,居于临泾乡。那晚正好起夜方便,就瞧见成百上千的赤狐而出。皆是人立而起,面南作揖,齐齐高呼:大秦兴,黑夫侯。”

“老丈此言当真?”

“某就在现场,还能有假?”

“老丈继续说,莫要理他。”

“对对对,然后呢?”

“你们猜某瞧见谁了?”

“谁?”

“县君!”

“县君?”

“对,就是他。”老丈的表情是相当浮夸,低声道:“某就瞧见县君在雾中向南而行,叫他也无反应。某心中好奇,便跟在后面。然后,你们猜猜某又看到什么?”

“什么?”

“有异兽自河中跃出!”

“???”

“异兽口中衔鱼,后又入水消失。”老者眯着眼,低声道:“鱼腹中藏有帛书,就听见县君取出帛书,自语:向西三里,三跪九叩。某本欲上去捡来看看,却未想到帛书离奇消失在眼前……”

“然后呢然后呢?”

众人兴趣可都被调了上来。

“不可说不可说……”

“啧,老丈如此就没意思了。”

“是真不能说。”

“老丈放心,吾等皆守口如瓶。”

“当真?”

“罢了罢了,某还是回去。”

“快,给老丈灌酒!”

“咳咳,这事汝等可莫要瞎传。”

“老丈放心。”

老者这才放下心来,低声道:“某那晚便跟在县君身后,就瞧见县君是行九拜大礼一路而行。最终至泾水河畔,便瞧见神女踏水而来。神女夸赞县君为民请命,富国强民,未负所托。后又说秦国代周而行为天命,秦已得九州亦当得九鼎。于是便令滈池君自泾水取出雍州鼎,还施法令其恢复如初,令县君将此作为寿礼献上。”

“这……这……”

“雍州鼎?”

“从泾水取出来?”

“愚夫,天下水系相通都不知道?”

“啊对对对,是有这说法。”

老者再次端起陶碗一饮而尽,低声道:“此事汝等知晓便可,万万不可告诉别人。若犯了忌讳,保不齐便要遭报应。诸位大可看着,过些天必有长君至泾阳。”

“老丈放心!”

“告辞。”

“告辞!”

……

……

临泾乡,粮仓。

俗话说的好,广积粮高筑墙。秦国虽然没这句话,却也是这么做的。秦始皇为防止各地诸侯叛乱,所以在各郡县皆设有粮仓,随时用以平定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