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当兵最光荣,齐政(1 / 2)

国氏投靠黑夫,沦为秦狗的消息不胫而走。诸多得到消息的轻侠皆是义愤填膺,恨不得是夜袭黑夫。只是望着那些武装到牙齿的保镖,他们还是决定忍一时风平浪静。

他们不明白,扛起反秦先锋大旗的国石怎么就临阵投降了。眼瞅着黑夫抵达黄县,他们还想着撺掇国石带领他们干波大的。结果倒好,国石投了?!

呸,秦狗!

黑夫也没闲着,带着郡尉杨樛和国石等地方豪族就开始了政治作秀。先是视察各乡,慰问当地黔首。再训斥郡尉杨樛的无能和不作为,同时带来始皇帝的问候:胶东黔首,亦为秦民!

既然齐田都已沦为过去,他们手中的田产自然得分好。先前田产几乎都被田氏把持,家中有着诸多奴仆为庸。俗话说打土豪分田地,黔首最关心的还是自家那一亩三分地。

别看杨樛是郡尉,因为胶东地理位置独特的缘故,他照样也得管理治理民生。像夜邑也属于他的辖区,多出来的农田自然也由他处置。他是选择效仿泾阳田治,将农田统统收为国有,而后交给庸耕者。将部分产出分给庸耕者,其他都归县寺。

若是站在县寺利益角度上来看,这么做其实没半点毛病。而黑夫却选择因地制宜,将田地分给临近县乡表现优异的黔首。

什么叫表现优异?

身家清白的优先!

从军南征的优先!

他就是要告诉胶东所有人,在秦国是当兵最光荣。有什么好事,肯定都会优先想到他们。纵然未能获得军功,也能福泽家人。田地是分给他们了,却也要老实本分的耕作。若是偷懒耍滑,县寺有权收回田地。

黑夫在胶东这么做而不与泾阳同,也是有着诸多原因。当初他上任泾阳,根基尚且不稳,所以要采取偏柔和的方式。况且泾阳是关中县,秦律深入人心。他就让庸耕者为县寺耕作,每年评比释放少数庸耕为民,再赐予农田。

然齐地不同,因为两代齐王无为而治的缘故,当地齐民生活的是相当自在。突然被严苛的秦律管束,自然会有诸多怨言。胶东更是多轻侠海寇,黑夫就是要断了这些人的根基。没有黔首支持的反贼,不过是无根浮萍罢了。齐民会为了好不容易得来的五十亩田,誓死保卫秦国。

黑夫巡视黄县时,还碰见了正在办葬礼的老农。家中有二子参与南征,却都死于岭南,最终只能办个衣冠冢。黑夫引用杞梁妻哭倒齐城的故事,亲至家中吊唁。还亲自提笔写了挽联,又赠予匾额,上书:英雄之家!

他这么做明显逾矩了,杨樛也乐得如此。就算上面怪罪下来,那也都是黑夫的错。杨樛将黑夫的所作所为一一写下,再由信鸽传书至临淄,再派遣邮人发往咸阳。

自从狄县叛乱后,信鸽驿站这事便被提上了日程。为确保消息往来通畅,各郡皆饲养有信鸽。胶东因为地理位置特殊,信鸽是最多的。但凡有任何事,都能快速通知相邻郡县。

自从信鸽横空出世后,秦国便立法保护苍鸽。再加上各地驯禽师的苦心驯养,总算是有所小成。好比李信南征,便大规模引用信鸽通讯,紧急军情都能快速传至咸阳。若是皇帝有诏令,也会自咸阳发往云梦,再去通知岭南。

章邯坐镇后方,负责制定信鸽驿站线路。只是目前进展速度有限,还需时间。像闽中郡传至会稽郡,南海郡则通知洞庭郡,而桂林郡则可先发往南海或是巴郡,再传至南郡。通过信鸽,将各郡县牢牢绑定,同时加强秦国对地方的统治。

……

信鸽抵达至临淄后,郡守在瞧见印泥后便派邮人即刻发往咸阳。途径东郡、河内郡、三川郡、河东郡……通过函谷关,再送至咸阳。经御史府确认无误后,便交由谒者放至皇帝案前。

秦始皇素来勤政,早早便已抵达至章台宫。他习惯是边吃边阅文书,起码要择重先看几份。若无廷议,则会抓紧时间全部处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