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
秦始皇重新正坐于帝榻。
如此称呼,倒挺合适。
其实他并不喜欢臣子非议评论,所以他昔日议帝号时便废除谥法。自号为始皇帝,后世则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这千古一帝不仅是说他开创帝制,也是说他的功业第一自古未有。如此美称,秦始皇自然是相当受用。
“坐。”
“谢陛下!”
黑夫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总算是糊弄过去了!
马屁拍完,便继续围绕着北伐展开讨论。前线战事不必过问,秦始皇鲜少会干涉打仗的事,基本都是全权交给上将军自行决断。毕竟战机瞬息万变,而他们在后方无法得到准确信息,所以上将军往往有着极高的自主权。
就像王翦昔日伐楚与楚国对垒,坚壁不出。秦始皇未曾有任何责怪,而是对王翦的条件一一应允。各种好酒好肉源源不绝的送至前线,没有半分猜忌怀疑。不仅仅是王翦,包括韩国降将叶腾也是如此。甚至还让叶腾领兵,反攻韩国。如此胸襟,放在古代史上都很少见。
所以,其实商讨的主要还是辎重方面。北方大部分都是牧场,以放牧为生。大兵团作战不可能光靠抢夺胡戎,就能解决粮草问题,主要还是得靠后方运粮。好比汉武帝时期,有霍去病这样的王炸却还是需要从天下转输运粮。
去年北方数郡遭灾,日子本就过得紧巴巴的。若是从他们那调动粮草驰援北伐,恐怕会令不少人饿死。这两年沤肥溲种法都已推广出去,然而并不能改变看天吃饭的本质。
他的这些办法很多都是后世农书上记载的,但当天灾来临照样会饿殍遍地。大水干旱……这些不是人力所能解决的。所以说储蓄是老祖宗用血泪刻下的基因,没有三年的存粮,心里都不踏实。
所以国家没有九年的积蓄,就无法满足需求;没有六年的积蓄,情况就危急了;没有三年的粮食储备,那么国家将要不成为国家了。
秦国是有很多存粮,但那些都是官仓。其中咸阳仓十万石一积,栎阳仓两万石一积,其余县皆是万石一积。这些粮食都是国家的,没有调令任何人不得私自开仓。
“臣以为可于太原、云中等郡增收口钱,用以北伐所需。同时于各郡县调拨粮食,囤于北地郡以备不时之需。”
李斯手握紫玉圭坚定开口。
冯去疾则是快步走出,抬手道:“臣以为不可!为北伐,北地已筹备两年。临近郡县皆是源源不绝的调运粮食,已是背负诸多压力。上为边郡黔首安危而伐胡戎,若是为辎重而增收口钱,岂不是因噎废食?”
“若是粮草不济,如何保卫边疆?”
“也可自更远郡县调粮!”
“更远是多远?从会稽运至北地,百石稻米只能剩下一石!边郡黔首是秦民,会稽等地便不是了?为转运粮饷,需民夫来回奔波近万里,右相可真是仁德!”
秦廷上火药味是越来越浓,而黑夫就如在瓜田里的猹拼命吃瓜,只恨没带两把瓜子来。左右丞相大战可是相当刺激,搁泾阳绝对瞧不见。
在黑夫看来,其实他们说的都有道理。秦国现状是北伐需要粮食,而从哪搞粮就成了道难题。三十万人吃马嚼,所需粮草恐会远远超过南征!
就近增收口钱便可驰援北伐,损耗也小些。然而这两年边郡因为遭灾,本就是困难重重。若是这时候再增收口钱,恐怕就得逼良为娼了……
若是从远的地方调粮,那就要面临新的问题。首先是需要大量的民夫,他们得要来回奔波。其次便是因为路途遥远,所以路上会有损耗。李斯说的并不夸张,若从会稽地调粮至北地,百石能剩下一石就算好的……边郡黔首是秦民,那别的郡县就不是了?
其实他们想的都没错,只是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不论选哪种,其实都是有利有弊。
黑夫望着皱起眉头的秦始皇,突然发现这皇帝其实挺难当的。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不论怎么选都很容易伤及百姓。
朝臣们是越吵越激烈,双方互不相让。左派就是李斯,以利益为先。而冯去疾自然就是右派,认为就算是北伐也得优先考虑人命。若于边郡增加口钱,那就意味着是要他们的命。从远处调粮的确是会有所损耗,但最起码还能活着!
秦始皇长舒口气,看向黑夫。
“黑夫,你有何想法?”
【第2更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