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好官不该蒙受不白之冤!为上任推官正名!(第二更)(2 / 2)

大宋神探志 兴霸天 2810 字 3个月前

狄进道:“验骨之法,血荫之鉴,不会有错,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另外一种可能,这具尸体不是令尊的呢?”

卢大郎猛然呆住,片刻后才颤声道:“这……不是俺爹的尸体?”

狄进道:“三年前你们有经过仔细的认尸么?”

卢大郎脑子懵了,半响后才开始思索,想了想哭丧着脸道:“没……没认啊!都没头了,还怎么认?但俺爹穿的啥,俺认得,下葬时分明就是他!”

狄进总结:“也即是说,你只看衣服,并没有通过尸体躯干的某些特征,证实这是令尊的遗体?那么只要有人将令尊的衣服扒下来,穿在别人身上,你也是分辨不出来的了……”

“啊——!!”

卢大郎无法否认,急得哇哇大叫:“俺祭拜了三年,每年上坟供奉,弄到最后,里面根本不是俺的爹爹?”

当这个消息传出,别的亲属们确定了发生了什么,顿时炸了!

“求求狄解元,为我兄长验尸!”“我父也要验啊!!”

之前不让验尸,现在抢着验尸。

自己亲人的棺材里,可能装着别人的尸体,这谁受得了?

狄进朗声道:“今日仵作已劳累不已,验尸告一段落,明日再来,开封府衙明断刑案,绝不会让你们的亲人被冒认!”

亲属们哭爹喊娘地被架了下去,偏偏这次他们不敢有丝毫违逆了,因为开封府衙能决定验尸的顺序,如果往后排,谁也不知道轮到他们会是什么时候。

而当死者亲属被安抚下去,国子监学子更被灰溜溜地赶到了一边,连王尧臣、韩琦、文彦博三人也受牵连,被一并归类到不欢迎者里面。

场中只剩下断案的开封府衙,再看向这具刚验出来的尸骸,露出兴奋之色。

陈尧咨道:“如果这具尸骨不是卢大郎的父亲,而是被另一人替换,是不是说明别的尸骨也有被替换的可能?”

狄进道:“可能很大。”

吕安道看着血荫:“此人受伤部位如此之多,定是逞强斗狠之辈,孙家灭门与此人是否有关联?”

狄进道:“可能不小。”

王博洋则由衷地道:“狄解元此法,当真令我等大开眼界,如此迷案,居然真如你所言,柳暗花明,现出了新的转机!”

狄进终于等到了这句话:“诸位谬赞了,实际上此番能有突破的进展,要多亏了一人!”

陈尧咨奇道:“谁?”

狄进道:“正是开封府衙的上任推官,袁刚袁弘靖!”

“是他?”

除了吕安道外,陈尧咨和王博洋都是一怔:“难道说仕林见到过失踪的袁推官了?”

狄进摇了摇头,轻叹道:“很可惜,我并没有见到袁推官,是得吕推官所赠,看到了他的遗留之物,一本刑名笔录……”

吕安道清楚,到自己该出面解释的时候了:“大府,是下官见狄解元是刑名一道上极有天赋,便将好友袁弘靖昔日所赠的刑名笔录,交予了他!”

狄进接着道:“孙家灭门案中,由于头颅尽皆消失,就给人调换尸体,遮掩身份的机会,但这能欺骗旁人,却无法骗过对现场仔细勘验的袁推官,毕竟调换尸体可以,却掩盖不了衣物的不合身。”

“不错!”陈尧咨表示认同,可看了看坟地,又皱起眉头,叹息道:“可惜当年没有继续查下去,如今尸体葬入已经三年,便是棺木没有破损,什么衣物也都烂光了,这就没了直接的证据。”

“所以才有了验骨血荫之法!”

狄进将逻辑彻底理顺:“此法是袁推官给我们留下破解这未解迷案的钥匙,哪怕衣物焚毁,遗骨受损,真相也能现于白骨之间,不被彻底掩埋!”

“说得好!”

陈尧咨抚掌赞叹,又沉声道:“如此看来,袁推官确有被贼人栽赃陷害的可能,凭白担下了焚毁案卷的骂名,当年之事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王博洋更露出愤恨之色:“凶手如此胆大,无论是谁,都要将其揪出,还我开封府衙一个清名!”

袁弘靖作为推官,如果真的收受好处,焚毁案卷,那开封府衙面上也不好看,可谓一损俱损,如今能为其洗清恶名,于公于私,众人都是愿意的。

狄进道:“不知这位袁推官的家人,现在何处?”

陈尧咨权知开封府不足一年,自然不知此事,王博洋也不关心这等事,倒是齐齐看向吕安道。

吕安道眼眶一红,终究还是难掩激动:“下官与袁弘靖是旧识,知道他的家人住处,他们这些年,过得很苦!”

如果按照官场规矩,最后一句其实不该说,毕竟是当年府衙匆匆下了判断,但吕安道确实过于激动,而陈尧咨也不在意这些:“待得此案了结,老夫要亲自去他家拜访,为这位忠正的推官正名!”

吕安道大为激动:“是!”

陈尧咨又亲自叮嘱衙役这几日务必不能松懈,连这座坟地都要严加看守,再出面安抚了一下家属的情绪,上马率众离开。

吕安道则走在后面,来到狄进面前,由衷地致谢:“多谢仕林!”

他很清楚,验骨之法,血荫之鉴,根本不是袁弘靖开创的,必然是这位的手笔,却将这个声名谦让出去,只为了洗刷其冤屈,这份恩情实在太大了。

狄进倒也没有谦让,受了一礼。

事实上他的考虑,并不止于此。

他手中已经有了袁弘靖对于灭门案的笔录,却不能将之拿出来,因为这位官员,承担着焚毁案卷的骂名,不会有人相信一个声名狼藉之辈,所以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洗刷袁弘靖的恶名,那么之后的证据,才能取信于人。

所以狄进把自己本就无法解释来源的红伞验骨之法,假托袁弘靖之手,如此一举两得,既扭转了这位好官的名声,又获得了切实的证据,让案件顺利推进。

这些不必与吕安道细说,两人低声交流了几句,狄进目光一转,落在府衙队伍里的另一人,朝着对方走去。

此番开棺验尸,动静极大,国子监学子能来了这么多人,聚众旁观,某些人或许也会收到消息,按捺不住前来。

比如凶手。

所以这一场还有打草惊蛇之用,不过狄进自知作为中心,受四方关注,并不方便观察别人,就干脆专心指挥,验尸验骨,而观察则交给另一个人。

公孙策换了一身不那么显摆的衣衫,虽然相貌依旧俊美,但藏于开封府衙的队伍里一声不吭,绝大部分人注意力都在验尸场中,确实没什么人注意到他。

而自始至终,公孙策都在观察着每一个人,此时与狄进擦身而过,低声道:“有三人神色异常,一人中途离开,我已经记下了其相貌衣着,像是个闲汉,两人刚刚走,北边的那位老者,似是权贵家中的宅老,坐着马车,西边的那个高瘦汉子,眼神阴冷,似是江湖汉子……”

狄进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来到自己所租的高头大马前。

开封府衙人员众多,吴景是不会出现在这种场合,随行牵马的是师弟悟照,四肢修长,目光灵动,狄进给他起了个假名迁哥儿,将筛选出来的可疑目标告知:“不要打草惊蛇,查出落脚点!”

“是!”

迁哥儿领命,走着走着就消失无踪,再度出现时,已然是师兄弟齐齐出动,远远盯住目标,悄然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