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国朝的改变,从个人的进步开始!(2 / 2)

大宋神探志 兴霸天 2482 字 1个月前

赵祯沉声道:“当推行强兵之策,绝不能放任我宋军如此下去啊!”

刘娥稍稍沉默,不经战事,所谓改变也只是一时,用不了多久就会故态复萌,可要真的经历战事,以国朝禁军如此,到时候恐怕就来不及了,这无疑是两难之局。

不过她的眼神也坚定起来,先帝将国家交托,有些事情该做就得做,万万容不得国祚葬送在自己手中,缓缓开口:“官家且去,老身自有计较!”

赵祯还要再说,但见到大娘娘前所未有的沉冷神色,拱手行礼:“儿臣告退!”

回到崇政殿,赵祯终究难以安坐,走来走去,喃喃低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在内没有坚守法度的能臣,在外没有来自敌国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会走向灭亡。

现在最可怕的是,自家的军力衰败了,对外依旧有北方大敌的威逼,而国家内部,似乎真的没有那种能够力挽狂澜的能臣。

不得不说,通过刚刚的御前奏对,赵祯对于如今的宰执班底是失望的,或许他也清楚,禁军战力严重下降,是二十多年和平的原因,并不是这群老臣的错,但敌国并没有消亡,面对辽帝御驾亲征的南下威逼时,先帝有寇准,如果轮到自己了,自己又有谁?

“幸好此前辽人的阴谋没有得逞,不然契丹人作势南下,国朝又有多少底气与之抗衡,最后即便不割地,也得增财帛岁币!”

赵祯双拳握起,感到屈辱的同时,脑海中又下意识地浮现出一个人,是他解决了辽国发难,却终究太过年轻,还在馆阁熬资历,不由地发出长长叹息:“仕林,你我都还没有力量改变国朝啊!”

……

“经此一战,禁军的无能暴露无疑,国朝应该有所改变了!”

与此同时,机宜司的三巨头,刘知谦、大荣复和雷濬,齐聚狄家正堂。

三人的表情都很凝重,但相比起一味保守的宰执,想法却激进了许多,大荣复甚至道:“我看败了也不是全无好处,如若不然,朝廷还蒙在鼓里,半点不警惕呢,来日辽国再行兵戈,如何面对?”

刘知谦轻咳一声:“现在京师十分惶恐,百姓原本就对无忧洞畏惧,现在更是闻其色变,必须尽快挽回士气!”

雷濬道:“无忧洞的剿灭不可放松,是得尽快为之,不然四方的江湖人听闻了盗门能抵抗朝廷官兵,都来投奔,鬼市的力量反倒壮大了,到时候就难以遏制了!”

狄进对于三人的态度很是欣慰,如果小败一场,就觉得天塌下来了,那机宜司也不堪大用了,沉声道:“经此胜利,鬼市上下必定骄狂自大,我们可以利用这点,也使一个佯败诱敌之策!”

对于这位有办法,三人毫不意外,满是期待地聆听着。

狄进却站起身来,来到烛台前,轻轻拨弄了一下:“在并州时,我家中并不富裕,晚上用的是油灯,为了保护眼睛,入夜后从来不看书……”

刘知谦和大荣复微怔,不看书还能以十七岁的年龄连中三元,不愧是天纵奇才,但这件事与现在有关系么?

雷濬最是清楚,并州狄氏是寒门,当然由于狄湘灵的能耐,狄进家中依旧是餐餐有肉食,才能养出健壮的体魄,不过相较于地方大族来说,那确实是普通人家,现在忆苦思甜似乎也不合适吧……

三人之中,倒是大荣复经历丰富,反应最快,眉头一动,陡然道:“狄直院之意,是蜡烛?”

“不错!”

狄进微微颔首:“刘提辖此前针对粮草,乱无忧洞贼人之心,无疑是正确的,不过他忽略另外一点,在京师之地,粮食不难积蓄,相比起来,想要囤积另一种珍贵之物,动静会更大!”

蜡烛在汉朝时是绝对的珍稀之物,到了南北朝普遍了些,但也主要是在上层社会流传,到了唐朝还是贡品,到了如今的宋朝,官家依旧会赐烛,与夏人的边境贸易中,仍然有蜡烛的专门交易。

甚至官员点不点蜡烛,都会被加以比较,比如寇准好奢华,家中专点烛,便被欧阳修视为不良作风,杜衍为人清廉,不燃花烛,通常是点一盏油灯,在微弱的亮光下与来宾相坐清谈,被欧阳修大为称赞。

拿两位宰相用不用蜡烛对比,可见这玩意确实能拿来炫富,狄进更是直接道:“而今京师里面,除了贵人之家能燃烛达旦外,还有一处对于蜡烛的需求量巨大,正是无忧洞!”

刘知谦也反应过来:“是的!他们需要光亮,尤其是那鬼市,交易往来,哪里能缺得了烛火?

“那么一大片区域,用的还不是一般的蜡烛,得是烟气小的白蜡……”

大荣复结合弥勒教祭坛的经验,笃定地道:“在普通人家中,烟气重,大不了开着门窗换气,但无忧洞虽有出气孔,却空气污浊,再加上蜡烛的烟气,就无法待人了,所以要买白蜡,且数目巨大!”

雷濬道:“京师可提供大量白蜡的铺子并不多,我们守住铺子,将贼子引诱出来?”

狄进总结:“控制京中的白蜡铺子,放出消息,贼人轻视官兵,已生骄狂之心,更不希望无忧洞内从此暗无天日,必然会出面来夺,无论到时候他们来多少人,都要打一场漂亮的反击,以振京师上下的士气!”

三人精神大振,齐声道:“是!”

狄进补充道:“此事机宜司最好与开封府衙联手!”

三人目光微怔:“开封府衙?”

倒不是害怕分功劳,主要是害怕被拖后腿,毕竟相比起新兴的机宜司雷厉风行,办事干练,其他部门难免拖拖拉拉,有时候双方联合不仅无法减少己方的工作量,反倒凭白多出了事情,当然不愿意。

“放心!”

狄进微笑:“如今已是陈公权知开封府,更会多一位办事干练,遇事绝不退缩的推官,有了他在,也能免除后患!”

禁军无能,机宜司露脸,看似更增这个新兴部门的权威,但日后难免遭到各方敌视排挤,寸步难行,而有了开封府衙出面顶在前面,各方就都能接受了,功劳分出一些是完全值得的。

关键在于,钟离瑾于任上病逝后,权知开封府由原并州知州陈尧佐接任,如今这位陈公已经赴任了,但判官推官皆受牵连,空出了一个位置。

而在朝堂高层都把目光放在太后新立的四个御史言官,狄进拜访了陈尧咨,请他安排了一个并不起眼的职位。

正平主簿公孙策,调任开封府衙推官!

对于资历浅薄的年轻官员公孙策来说,进步之路要一步一步来!

同样对于尚且没有遭受三冗困扰的年轻宋朝来说,富国强兵之路也要一步一步来!

徐徐图之,急切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