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万众瞩目的归来(2 / 2)

大宋神探志 兴霸天 1718 字 1个月前

这份表态不可谓不坚定,当了狗后,除了汪汪叫以外,关键时刻还是要咬人的!

但狄进面无表情,并无丝毫喜意,反倒摇了摇头:“党项李氏统治夏州百年,在当地已经深入人心,李德明又通过与我朝贸易,让各族过上了富裕的好日子,在许多党项人眼里,这位正是明主!即便合卫慕氏全族的力量,恐怕也难以撼动他的统治,何况你能保证,卫慕氏上下与你一条心么?”

卫慕山喜面色数变,终究叹了口气:“外臣难以保证!”

一個庞大的地方家族,不可能上下齐心,历史上卫慕氏反李元昊时,就是其中有人泄露消息,给李元昊通风报信,结果事情提前败露,被李元昊血腥清洗。

狄进道:“卫慕氏能决定的,也就是榷场贸易了,伱们既不忿李氏恶行,却又眼睁睁看着李氏得利,准备作何表态?”

卫慕山喜身躯一震,终于明白:“由外臣请命,李氏不敬天威,当关闭榷场,以作惩戒?”

狄进这才颔首:“卫慕氏有此请愿,等到夏州风波平定,宋廷自然不会亏待你们,贸易依旧要开,但只有知恩的党项族群,才能继续享受我朝的恩德!”

实际上,战事一起,榷场是必然关闭,贸易是肯定断绝的。

但这件事由宋廷发起,还是由党项人请命,意义却又有所不同。

获利最大的卫慕氏主动提出,这代表着李氏父子忘恩负义,倒行逆施,连党项内部都看不下去了,希望宗主国不让这等豺狼之辈继续窃据夏州大权!

当然宋廷一向仁德,绝对不会亏待,先期封锁贸易,待得后面与卫慕氏的贸易还是会放开,而其他的党项各部,就要视情况而定!

是想要当李氏那般喂不饱的豺狼,还是沐浴在国朝恩德之下,自己选吧!

这就是贸易层面的师出有名,卫慕山喜早就已经上了宋人的船,这个时候更不会首鼠两端:“外臣愿上书,表明所愿!”

“好!”

此时御街已至尽头,皇城就在眼前,狄进翻身下马,众人齐刷刷地随之下马,走了进去。

无论是看守皇城的禁卫,还是进出的官员,每一位都行注目礼。

确实从未有一次出访的使团,有这回得到万众瞩目的待遇,但想到在辽国惊心动魄的经历,这无疑也是众人应得的。

而狄进将卫慕山喜安排好,尚未入礼部交接,就见到前方内侍省都知任守忠早早恭候:“狄正使回来了,一路辛劳,圣人、官家请狄正使去垂拱殿议事!”

“是!”

狄进平静还礼,心头大定。

他为什么要将自己平夏策略,连同使节团在中京的遭遇,一同递入中书门下,为的正是借三次刺杀,造成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

也正因为这场冲击,此时在三国关系上的话语权之重,他无疑超过了任何人。

而等到卸下使臣的职务,回归到朝臣中的一员,效果就难免打了折扣,能得到第一时间的召见,无疑是最希望看到的发展。

垂拱殿内。

太后刘娥,官家赵祯、首相王曾、次相张士逊、参知政事吕夷简、参知政事夏竦、枢密使张耆、枢密副使陈尧咨、三司使范雍、御史中丞晏殊,确实汇聚一堂。

天下军州,国朝大事,尽皆出自这十人的决断。

而现在不仅是他们在殿内进行激烈的探讨,外面还有许多臣子等待着君臣奏对。

因为此番议事的,是影响接下来十数年,乃至整个宋朝国运的巨大事件,每一位朝官都迫不及待地发出自己的见解。

等的久了,外面的臣子顾不上失仪,甚至有些大嗓门传了进来,隐约还有某位御史言官驳斥旁人的声音。

值此特殊时期,殿内君臣也没有怪罪。

直到某一刻,外面突然安静下来。

殿内也陡然一静,赵祯的眼睛亮起。

自己要等的人来了。

果不其然,伴随着沉稳的脚步声,迎着众人的注目,那一袭绯袍的年轻身影走入大殿,朗声行礼:“差契丹主生辰使狄进,使辽归来,拜见太后,拜见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