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安排(2 / 2)

“王邑?”

董璜有一些意外,倒不是王邑能力不行,主要是他到自己手下才七八天啊!这么快提拔他是不是不太好啊?

当然,董璜也相信贾诩推举他一定有理由。

果然,贾诩见董璜有一些顾虑,直接小声解释道,“王文都受君侯之命在河东推行均田制,对于均田的细节进度最是熟悉,留他在这边最为合适。”

“留何人辅佐?”

“董司马可以从旁辅佐。”

“族兄吗?”

董璜沉思片刻,同意了贾诩的提议,“我即刻上书表奏王邑为郡丞,再任命董越为校尉,领五千人驻守安邑。任命吴匡为校尉,领五千人驻守平阳,如何?”

“君侯此举最为稳妥,不过最好再任命一位白波出身的将校。”贾诩继续提议道。

董璜摇了摇头,“不是还有杨奉在作乱吗?王邑劝降他之后,直接让杨奉统领旧部便是。”

“对了,杨奉手下有多少人了?”

提到杨奉,董璜也开始好奇起来。

“传闻已经从两百来人发展到上千人了,大多是受到河东大族欺压的百姓。”

“哦?战况如何?”

“据说卫家损失惨重,部曲们也开始逃亡,已经开始派人和我军接触了,想来土地的事很快就能解决了。”

贾诩面无表情的继续叙说着情报,至于其中他到底暗中推动了什么就不用说了。

“这杨奉还真是一个悍贼啊!”

董璜好笑的摇了摇头,“可惜我现在确实是抽不开身,马上就要进京了。”

在贾诩安排杨奉行动的当晚,董璜就知道了这件事的始末,他还资助了杨奉一百副铠甲呢。

至于拉拢河东大族?

呵呵,本来井水不犯河水,但是你们偏偏要找麻烦,要不是考虑到事情的影响,董璜真想把这些恶心玩意全砍了。

现在能恶心他们,给他们放血,董璜是一百个乐意。

如果这些大族敢掀桌子,那就直接用韩纯之死把他们全部拿下。

“王邑、董越、吴匡,再加一个杨奉,这四人能处理好河东的事务吗?”

“恐怕不行,河东大族盘踞,需要更多的人手,最好能分化这些大族。”

董璜看了一眼贾诩,“文和先生有话直说便是。”

贾诩对着董璜行了一礼,“希望君侯能任用河东大族的旁支子弟,以此分化他们。”

董璜沉默片刻,忽然笑了起来,“文和先生,我不是痛恨这些世家大族,是痛恨他们和我作对,只要他们不找我的麻烦,我也懒得搭理他们。”

思索片刻后,董璜继续说道,“这样吧,太守府诸曹还未任用,就让王邑负责征辟任用吧!从大族旁支中挑选即可。”

“是”

“至于文和先生,就先屈就主簿一职,为我参赞军机吧!”

贾诩点了点头,没有再推辞,反而向董璜推荐道,“徐晃有勇力,可以重用。”

“此事我已有决断,让徐晃也出任校尉,领白波旧部随你我二人入京!”

“我等何日进京?”

“今晚戌时,全军由茅津渡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