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曹操的新制(1 / 2)

兖州昌邑,曹操刚刚解决了张超和臧洪,重新夺回了兖州,看着百废待兴的兖州却高兴不起来,正一筹莫展之际,枣祗和韩浩找到了他。

见到曹操后,二人行过一礼后就急不可耐的向曹操提出了他们商议过后的建议,“明公,如今兖州连年战乱,士卒疲敝、土地荒废,根本拿不出足够的钱粮来支持明公的大业,解决粮草问题可谓是重中之重,我们二人商议过后已经有了一个想法。”

粮草,这正是曹操最头疼的问题,兖州这些年战乱压根就没有停过,别说安心发展了,就连土地都荒废了不少,这可愁坏了曹操啊!要是兖州的粮草足够,他早就弄死张邈和吕布,夺取豫州和徐州了。

听到枣祗的话后,曹操不由得来了精神,“你们有什么办法解决粮草问题?速速讲来!”

枣祗和韩浩露出了笑容,异口同声道,“属下建议实行屯田制!”

“屯田?”

屯田制最早出现在西汉,当时是以军队戍边屯田,当时常用于开拓和驻守西北边疆。汉文帝时,大臣晁错就曾建议徙民实边。汉武帝时,赵充国建议屯田于边疆地区,戍卫与垦耕并顾,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和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

而在东汉,依旧会在偏远的边境地区施行屯田制度,因此曹操对这项制度一点也不陌生。这时的屯田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带来的钱粮运输的巨大损耗问题,让戍边的士卒可以自力更生,就地解决粮草的问题。

而枣祗和韩浩所提的屯田,和原先的屯田制度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不再是为了解决戍守边境士卒的粮草问题,而是为了供养曹操的大军,恢复兖州的农业生产。

枣祗提议,“现在兖州的荒地很多,属下建议可以将兖州荒芜的无主农田全部收归州府所有,再招募流民,将他们按军队的编制编成组,由州府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流民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州府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

“至于分成的比例问题,属下觉得可以定为,用官牛者,官六私四;不用官牛者,官私对分。这样的话百姓虽然吃亏,但也能有一个安定的生产环境,能安心的从事耕种。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得到大量的粮草了。”

曹操听完后,眼睛都亮了起来,脸上也有了笑容,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反正现在兖州多的是荒地和流民,正好将他们利用起来,既能增加粮食生产,又能减少流民稳定地方的秩序,只是现在的时机有点问题。

“你的提议不错,这确实是个好主意,但现在播种的时节已经过去了,而且现在兖州的耕牛不多,恐怕暂时是无法施行的。”

对于这一点枣祗早就有预料了,现在都快到秋天了,根本没法种田,而且招募流民、购置农具、耕牛也是需要时间的,今年肯定是来不及了。枣祗现在提议也是为了明年的春耕做准备罢了。

“明公,屯田制度也需要准备时间,属下觉得现在开始准备,还能赶上明年的春耕。”

曹操闻言点了点头,粮食他缺,但钱财他可不缺,抄掠大族和盗墓所得的钱财还是很多的,用来购置耕牛和农具应该是够了。粮种的问题,挤一挤的话,屯田所需要是钱粮还是绰绰有余的。

只是这毕竟是第一次实行屯田,曹操心中也摸不清底,不清楚屯田到底能不能获利,因此思索过后答复枣祗道,“这是一项新制,我打算任命你为屯田都尉,明年先在济阴郡试行屯田,你可以先拿出个章程来,自行招募所需的流民、开垦荒地,将需要的耕牛、农具和粮种也统计出来,交给我过目。”

虽然曹操只是答应在一地试行,但枣祗对于自己提出的屯田还是很有自信的,他相信,只要曹操看到了屯田的巨大收获,一定会全面推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