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河套(2 / 2)

荀攸匆匆看过后,双眼顿时亮了起来,他怎么也没想到,这张鲁的五斗米道竟然这么好使,轻易就安定了南中的夷族。而且两人针对性的提出的建议,荀攸思索了一番,觉得可操作性还是挺高的。

“大将军,由此实行南中可定矣,而且还能用在西羌、羌胡之中啊!”

董璜点了点头,“你说的没错,这也是我一开始的设想,只是没想到会如此顺利。告知李儒和牛辅,让他们全力配合,南中平定的话我们就更轻松了。”

接着董璜继续道,“南中的治理找到了方法,鲜卑自顾不暇,西羌那边有马腾的声望和丝绸之路的利益捆绑,这三个方向暂时都不会有问题了。就剩下河套的羌胡各部了,公达你有什么想法?”

荀攸沉默了片刻,对着董璜行了一礼分析道,“汉室一贯喜欢以夷制夷,以鲜卑制匈奴、以乌桓制鲜卑,虽然见效快损耗小,但其实弊端很大。匈奴败亡而鲜卑崛起就是最好的例子。”

对于这一点董璜是很赞成的,干死了匈奴,结果呢?跑出来个更彪悍的鲜卑,也就是檀石槐这个鲜卑雄主倒霉死的早,不然在这个乱世有鲜卑掺和的话,恐怕局势会更复杂。

以夷制夷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别的不说,就说南匈奴吧!西晋时期的南匈奴已经是日薄西山了,而且还被曹操分为五部,但依旧在西晋衰弱时搞出了大乱子。

董璜虽然致力于推行汉化,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且河套地区除了几块平原适合农耕外,其他的可都是草原啊!以如今的生产力想要在草原推行汉化,恐怕有点难。

因此对于同样耕种的羌族、氐族及杂居汉地的杂胡来说,可以推行汉化缓缓图之,但对于河套地区的羌胡,是不能一刀切的,必须要采用一种新的制度才行。

“你有什么想法?”

荀攸沉默了片刻,继续分析道,“属下思索后发现,以往以夷制夷的缺陷在于没有对已经归附的部落进行编制和强化管理。依旧让他们保持着原有的规模,对于归附的部落首领和贵族也没有太大的限制。”

“属下认为,可以解散河套草原原有的各羌胡部落,将它们拆分混编为新的小部落,由朝廷任命新的部落首领,首领之位的继承需要朝廷的册封,同时设立都督府统一管理,防止他们相互兼并壮大……如此一来想来就没问题了。”

董璜闻言陷入了沉思,这些策略确实可以有效的限制河套地区的羌胡发展壮大,但这还不够!

“公达,你的办法不错,不过我这边也有一些想法,你先听一听。我打算划分草场,规定他们各自的游牧范围,不允许他们擅自离开;同时要求羌胡各部贵族将家眷迁往晋阳为质,每年还要到晋阳生活半年时间;再大力收购牛羊,让他们减少畜养马匹的数量。如何?”

荀攸愣了愣,游牧民族最麻烦的就是逐水草而居,只要他们定居下来,那麻烦就解决了一大半了!加上每年都要到晋阳生活半年,还有家眷为质,减少了部落私自畜养的马匹数量,河套地区还有朝廷驻军进行监察和管理日常事务,要是再加上日后要推行五斗米道……

斯~感觉这些河套草原是能永久的安定下来了!不对!这还能用在漠北漠南草原上啊!虽然难度大了一些,但也是有操作性的。要是真的做到了,日后将无草原之患了!

荀攸压下了心头的激动,回忆了一番刚才两人的谈话后,提醒董璜道,“大将军,最好将拆分后重新组建的部落,换个名字,不再称呼为部落,让羌胡各部彻底分裂,不能再进行统合。”

听到这里董璜嘴角不由得上扬起来,“嗯,公达说的不错,确实该换个名字了,就叫旗吧!等到平定河套草原后,再根据具体的人口情况看看,每一旗到底要划分多少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