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铸造银元(2 / 2)

苟在边疆当藩王 梦农 1656 字 2个月前

六部总计报了28.5万的预算。

翰林院报了5000两预算,枢密院报了3万两训练费用,军情司额外报了2万两的预算。

剩下的4个郡襄平郡和辽东郡都报了1万两,辽西郡因为要新设置3个县,所以报了4万两,松江郡要新设置6个县,报了7万两,四个郡一共报了13万两。

这么算下来,六部、两院、军情司加四个郡,一共报了47万两的预算。

杨竞看向赵石,赵石点点头,表示合理,杨竞也没有再说什么,一律照准。

“今天正好大家都在,孤有件事情和大家议论一下”见正事说完了,杨竞开口了。“长平,你来说”

“是这样。这些天殿下带着我们检视银库,发现各地征收上来的白银成色不一,民间流通商家辨别十分不易。”吴晋首先说道

杨竞不禁汗颜,这些天他哪里有检视银库了,都是在检查知春的身体。不过吴晋说的没错,各地征收的银子成色的确不一,交易起来十分的麻烦。在正常的交易中,1两白银1000文铜钱。用标准的一两银子买东西可以用铜钱来代替找零,而然用了大额的银子买了少量的东西的时候,用铜钱来找零是特别麻烦的。所以商户们大都用碎银。也就是用银子买了少量的东西的时候,可以用专门的工具来剪银子,因为银子的硬度比较低,容易被剪断。剪断后在用称重的器皿来称重。这样就可以用碎银子来找零了,虽然依旧不是很方便,但是比较准确。

“所以,为了活跃市场,方便交易,殿下决定铸造银元。银元有2个规格,重1两的、重半两的、简称1圆和半圆”吴晋说完,赵石也接话了。

“户部按照殿下画的图样,试铸了一批银元,诸位可以看看,有意见可以提出”随即有户部的吏员端上了一批银元,每人面前放了2枚,分别是1两和半两的。

曾泰拿起一枚1两重的银元,定睛一看,银币正面图案为一个辽字,上方是铸造年份“大辽元年”字样;背面图案为二株嘉禾花纹,当中衬托着“壹圆”面值字样,银元的侧边还有均匀的齿痕,看起来十分的精美。

见曾泰看得仔细,杨竞不由得说“曾大人,你把手中的银元用力吹一下,放在耳边听”

曾泰听罢,果然把银元一吹,放在耳边,就听见一阵悦耳的声音。“大王,这银元果然比银锭子要好啊”

诸臣都是赞不绝口,只有余成提出的疑问,“殿下,这银元如此精美,想必铸造的成本不低,这样是否会加重朝廷的负担呢?”

杨竞满意的看了一眼余成,能想到这一层,说明余成的眼光很长远啊,本来一两银子什么形状都行,你把它铸造成同样一两重的银元模样,肯定要付出额外的损耗和成本,这就是余成担心的。

“鼎诚,你来说”

“是殿下”赵石笑了一下,“是这样的余太守,铸造银元,不能百分百用银子,因为银子太软了,必须是九成银一成铅混合在一起铸。铅的成本太低了,那一成铅带来的收益足可以覆盖成本了”

纯银铸造的银币十分软,所以铸造的时候必须得掺入1成的铅,银铅比按照9:1的比例进行铸造,这样就相当了杨竞每铸造一枚银币,就额外获得了10%的银子收益,这就是后世说的铸币税。

举例而言,杨竞铸造1万枚银币,理论上价值1万两白银,实际上用9000两白银+1000铅就行了,1000两铅价值50两白银,也就是说,杨竞铸造1万枚银元,实际成本9050两,剩下的950两,就是政府的无形收益。

赵石的话让余成眼前一亮,显然他也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大王真乃神人也”

见大家都没有反对的意见,杨竞开口了,“以后辽藩的通用货币就是银元和朝廷发的铜钱。征收商税只收银元或铜钱,田税收粮食或银元。百姓可以到奉天银号兑换银元”

没错,至此,杨竞算是建立起银本位的经济制度,奉天银号,就是杨竞新成立的钱庄,也就是后世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