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春风十里(1 / 2)

苟在边疆当藩王 梦农 1641 字 2个月前

春天的风,还是有些凉,但隐隐中,已经带着一丝暖意。和煦的春风吹在辽西走廊的大地上,唤醒了几株睡了一冬天的小草。杨竞终于在这袅袅春风中,等到了徐云的信,徐云在信中说,燕王杨棣一直觉得朝廷能打下山海关,不让徐云来接回杨曦。徐云在信中拜托杨竞照顾好杨曦,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杨竞看着徐云的信,颇有些怅然若失,既然徐云短时间内来不了,那么等山海关这边的事情一了,自己就准备返回襄平了。这要开春了,一脑门子事情呢。

如果说杨竞可能陷入了淡淡的春愁,那梁帝就是陷入了忧愁。因为李奇的第二道军报、齐王杨战的军报和杨竞的奏疏都到了。事情变化之快,有些超出梁帝的想象了。

李奇的军报上详细写明了几次失败,特别是辽军骑兵主动出击,杀退自己。自己的右威卫大营发生营啸,自己好不容易平息营啸后,辽藩的骑兵再次攻击,导致自己只带2000骑兵出逃。军报中详细写了辽藩骑兵战斗力之高,更写了齐王作壁上观,不出一兵一卒,导致自己大败。现在自己准备逃往北平,后续事情请陛下定夺。

齐王杨战的军报就简单了很多,说是右威卫大军发生营啸,自己为了避免备倭兵也受影响,就严守营地。目前6万备倭兵无事,后续事宜请父皇定夺。

杨竞的奏疏写的更详细,先是说了有流民假冒钦差,已经被自己砍了。又说不知道什么右威卫大军发生了营啸,自己带辽藩士兵平乱。后续统计,死亡了5万余人,还归拢了4.8万人。目前这4.8万人已经被安置好,杨竞请求朝廷速拨军粮,不然这4.8万人就得饿死。

“朕的10万右威卫大军,就这么完了?”梁帝看着三封奏报,所以内容不同、出发点不同,但是结论相同,就是自己的这10万大军,完了。

梁帝病了,看完三封奏疏的梁帝在这个节骨眼的时候病了,朝臣们没有了办法,只能每日聚在奉天殿,但也商讨不出什么对策来。兵部尚书方谦也不用筹集火炮了,10万大军都没了,火炮给谁用啊?

最后,还是六部尚书、几个老臣联名写了一个折子,折子里说,既然辽藩也是朝廷的军队,那么山海关由辽藩驻守也未尝不可,只是那4.8万的右威卫的俘虏兵,还需要朝廷要回来。实在不行朝廷派出钦差,到山海关面见辽王殿下,要回被俘虏的士兵也就算了。

至于齐王的备倭兵,也撤回齐藩。不过考虑到朝廷的实际情况,齐王的备倭兵划3万给朝廷直辖。其实这个条件是萧炎后加上的。众臣为了达成一致,也不得不作了让步,把萧炎的要求加上了。

出乎众人意料,这个奏折很快就得到了梁帝的批准,梁帝在朱批中还明确了钦差人选,兵部尚书方谦和锦衣卫指挥使何知远。梁帝派出了自己比较得力的臣子。连和吐蕃的战争,都顾不上了,改由兵部左侍郎统筹了。

梁帝的旨意以600里加急的速度很快就传到了杨竞、齐王杨战、在北平的燕王杨棣、李奇等处。杨竞收到朝廷的旨意,没有说什么,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吩咐吴晋,让驻守在山海关的各路客军开始返回原来的驻地吧。

神策军两个骑兵旅1万人,返回襄平城东大营驻地;凤凰卫3000人返回赤峰县驻地;辽北边军的1个步兵旅也返回赤峰县驻地;5000羽林卫则随杨竞一起,返回襄平城。

以后山海关就由辽西边军和新义军驻守了,杨竞对山海关的布防进行了微调,大方向没变:还是山海关西门以及西门到燕山的长城由辽西边军把守;山海关到大海的长城以及山海关东门由新义军把守,原山海关总兵府改为山海关督师府,吴晋任山海关督师,留驻山海关;三个月后,曾泰前来替换。调辽西边军一个步兵旅驻扎锦州县,其余无变化。

调整后,山海关守军为3万人,其中新义军两个步兵旅1万人,辽西边军2个步兵旅、1个骑兵旅和1个炮兵旅2万人,由吴晋节制。

“长平,立功受奖的士兵不要忘了,及时给人家升官;此外,每个士兵发5块银元的奖励”杨竞又感冒了,鼻音重的和吴晋说。

“殿下放心,三日内,升赏就能全部完成。然后各部开拔。殿下,您这病着,赶路行吗?要不还是在山海关养着吧”吴晋关心的说

“无妨,还是回王府吧。长平你辛苦一些,把缴获的铠甲、帐篷之类归置好,就存在山海关,以后都有用呢。三个月后,孤让曾泰来接替你”杨竞有气无力的说

“殿下放心就是”吴晋答应了下来。见杨竞没有别的吩咐,吴晋立即告退,给杨竞留出休息时间。

朝廷的旨意到了齐王这里以后,齐王没有丝毫的意外,仿佛这就是天经地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