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宽严相济(2 / 2)

苟在边疆当藩王 梦农 1688 字 2个月前

“如果按照25亿石炭的销量的话,每年卖25亿斤石炭,襄平商号就可以赚100万银元”赵石迅速算出了襄平商号的净利润。

“对啊,要不孤这么大力推广石炭干嘛?但是即使是500文1000斤,百姓也能得到实惠啊”杨竞笑着说。其实襄平商号100万银元的利润,杨竞能分到97万,柳峻1万、魏国公府1万、徐云1万,这就是拥有襄平商号股份的好处。

这话没有问题,以一户家庭每年需要3000斤薪柴为例,3000斤薪柴需要花费3块银元,但是3000斤薪柴的热量,1000石炭就能提供,百姓仅仅需要花费500文就行了,烧柴的费用降低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再加上可以捡些马粪啊、枯枝败叶啊可以烧的东西,这一年的冬天就可以熬过去了。

柳峻的眼睛都要笑没了,作为襄平商号的主办和实际经营者,杨竞很是大方的给了他襄平商号1%的股份,柳郡知道,这是自己传家的。现在襄平商号又开展了石炭生意,每年又多了1万银元的收入,柳家成为辽藩巨富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臣一定把石炭的生意开展好”柳峻立即起身说道

“好好做,别忘了照章纳税哦”杨竞看着赵石嫉妒的快发红的脸,大笑着说。

君臣调笑了一阵,杨竞开始正色说道,石炭方案这么调整,“第一,辽藩的全部石炭矿归王府所有,由襄平商号专营;任何人私自挖煤矿者,以谋反罪论处,诛三族”

“第二,石炭实行统一定价,由襄平商号专营,襄平商号在每个乡设置分销点,每户每年限制平价购买5000斤。超出5000斤的部分,按照市场价购买”

“第三,各地官府鼓励推广使用石炭,各地官府、官学、军营、公办医馆等场所,一律使用石炭”

“剩余的储存、运输、售卖等具体细则,你们去议论,总之就是一个原则,要宽严相济,明白吗?”杨竞先是给辽藩的石炭条例定了基调,剩下的工作就由吴晋、赵石和柳峻他们执行了。

杨竞定的这三条基调,都是很有针对性的,第一条,杨竞宣布辽藩所有的石炭就归王府所有,这就明确了所有权,避免了民间参与开采,更是防止民间资本做大。

第二条,杨竞命令襄平商号在辽藩每个乡设置分销点,这样就尽可能的方便农民购买石炭,一旦农民以较为低廉的成本解决了燃料问题,就可以更多的将精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上,个体对宗族的依赖更低,降低减缓宗族势力做大的时间。为杨竞推广“皇权下县”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第三条就更加简单了,各种公家部门带头使用石炭,给各类公家部门供应薪柴的商户就得转行,倒逼各类商户转型。

“殿下英明啊,这个定价,百姓都用得起石炭,这样一来,不用强制规定,百姓自发的就会放弃薪柴,转向石炭的使用”吴晋见杨竞说完,笑着说

“就这么办,然后你们继续细化,把石炭的开采使用作为一项法律,嗯,就叫《大辽石炭条例》吧”杨竞现在有意识的把辽藩和大梁区分开来,出台的办法,直接把大梁的名字都去掉了。

“殿下,这出台法律,不以大梁开头,恐怕朝廷会怪罪啊,朝廷会觉得咱们辽藩有不臣之心啊”赵石犹豫了一下,还是出言提醒杨竞。正常这个条例应该叫《大梁辽藩石炭条例》,而不是《大辽石炭条例》。

“无妨,朝廷要是不满,大可以让锦衣卫可以到辽王府抓孤”杨竞无所谓的说。笑话,你要是能制约杨竞,杨竞才有可能收敛;你都制约不了杨竞,仅仅凭区区几个字,就想把杨竞怎么样,那不是做梦吗?

“哈哈,殿下说笑了”吴晋和赵石都笑了起来。

“《大辽石炭条例》你们抓紧制定,抓紧出台”杨竞又强调一下,“还有 ,柳郎中,给你的流民,你全部按照襄平商号的员工待遇发放工钱。干满一年后,是走是留,悉听尊便”

“臣晓得的”柳峻立即表示明白。

杨竞的想法很简单,现在来了的流民在明年开春前,也无法种地了,都去给孤挖煤去。如果到了明年初觉得当挖煤工人好,那就继续挖煤;如果还想种地,就继续迁徙到松花江以东,拨给土地耕种,辽藩现在是资源丰富、人少,所以非常好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