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积重难返(2 / 2)

苟在边疆当藩王 梦农 1607 字 3个月前

“陛下,别的臣不知道,臣就知道,辽王殿下在长安城的王府都卖了,凑钱给赵国公给凤凰公主赎身,就是不知道这次再去辽藩征粮,是不是赵国公亲自去宣旨啊?”何知远也不咸不淡的说

燕王的确是一颗粮食都没出,而且燕王的北平郡,也的确离灾民近。王素这话意思很明白,这燕王和太子走的近,你们就不征粮;辽王、齐王和太子有矛盾,你就使劲征粮,天下没有这个道理?

何知远的意思更加明显了,你萧炎有本事就亲自去辽藩要粮去,可别让咱们锦衣卫传话了。

“传旨,户部拨粮500斤不变。燕藩出粮100万斤,辽藩和齐藩再各自出粮200万斤,总共1000万斤,救济灾民”梁帝看着眼前的三个大臣,又补充道,“任命礼部尚书王素为山东巡阅使,负责肴山以东地区的灾民救济工作。兵部尚书方谦为西北巡阅使,负责雍州地区灾民的救济。锦衣卫加强这1000万救济粮发放的监管”

王素和何知远立即行礼领旨。萧炎一阵惊愕,他以为梁帝还会安排他去肴山以东地区救济灾民呢,没想到安排王素去了。王素和何知远也很惊讶,惊讶的不仅是梁帝让燕王出粮食了,而是梁帝还让齐王和辽王出粮。

“都散了吧”梁帝挥一挥手,让几个人退下。今天的议事,给梁帝刺激很大,梁帝没有想到杨竞的襄平郡能一个人都没有饿死、冻死;梁帝也没有想到萧炎竟然在自己的御前,打击齐王和辽王;梁帝也没有想到,王素和何知远会支持再次向辽藩征粮。

这就很微妙了,如果王素和何知远反对向辽藩征粮,说明这两个人还是为朝廷考虑,不想朝廷和辽藩积怨太深;可是这两个人不反对,那就说明,要不王素和何知远对朝廷绝望了,懒得说了,要不就是这两人希望借助辽王的手干掉萧炎。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比如父母一直督促你写作业,好好学习,说明父母还没有放弃你;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再督促你学习了,你就得好好想想了。

“影子,盯住何知远,特别是何知远和辽藩之间的联系”梁帝沉默了许久,突然对着一个方向说。

“是”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传来。影子是影卫的指挥使,是梁帝掌握的另一支情报力量。不过话回来了,影子盯住何知远也有些困难,毕竟何知远是锦衣卫的老大,大梁最大的情报头子。

梁帝得国不正,所以梁帝就没有办法大张旗鼓的清除异己,二十年了一直没有完全清除了前秦遗留下来的各种力量,朝廷上的各种势力错综复杂。梁帝知道这是积重难返了。其实这种局面,别说梁帝了,哪怕是作为穿越者的杨竞,也不见的处理得好。

先不管梁帝何如治国,杨竞倒是忙着过年了。既然辽藩百姓受灾都得到了救助,自己还是踏踏实实的过个年吧。大年三十这天,杨竞先是和杨秀宁、王珧一起吃了顿饭,晚上又到守卫襄平城的神策军岗位,替神策军站了一个时辰的岗。

除了杨竞,吴晋、钱峰、赵石、王显、张雷、周明、江水、秋华等三品以上的官员,都到襄平城各岗位,替士兵站岗和替值班的吏员值班。连在山海关督师的曾泰,也披甲携剑,到山海关西门,替士兵站了一班岗。

王珧和杨秀宁则是走访了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妇女、儿童,和她们一起过年。辽藩这三年连年征战,虽然都是胜仗,但也有牺牲,有的士兵牺牲后,留下孤儿寡母。当然了杨竞给的抚恤十分优厚。王珧和杨秀宁代表皇族的走访,更是能暖人心,也能激励士兵们更加忠心皇族。

关内大梁的水深火热和关外辽藩的政通人和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其实关内也有稳定的地方,比如齐王的济阳郡,晋王的太原郡,都没有什么大问题。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一旦梁帝驾崩,晋王和齐王绝对不会服从太子,绝对会向皇位发动冲击。

大年初一,这是杨竞到辽藩的第四年第一天,也是辽藩内阁正式运行的第一天,大清早,杨竞在奉天殿接受了群臣的朝贺,然后就准备柳河行宫了,今年实在是太冷了,哪怕屋里加了火盆,杨竞还是觉得冷。

“长平、正德、鼎诚,政务你们就看着处理。一个事情,以后公文上落款,就落大辽;不要写大梁辽藩了”杨竞上车前,对着自己的三位大学士说道。

“臣明白”吴晋点头。其实杨竞银元上铸的就是大辽,这回连公文都要改过来了。

杨竞点点头,钻进自己的马车,摆摆手,“挺冷的,别送了,都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