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西岭遇险(一)(2 / 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其中“窗含西岭千秋雪”,描绘的是此地景色。

(四)

骑在马上,向左望去,只见苍松翠柏,古木参天,一派青翠之中,夹杂着半枯的藤蔓,此地的野物有雪豹、体形较小的黑熊、狼、梅花鹿、羚羊等等。

山区的夜晚黑得早,他们到镇上最大的客栈,狐仙客栈,定了五间上房,打算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进山打猎。

晚饭后,皇上吩咐,找两位当地的猎人,带他们进山,小六子奉命寻找猎人,无功而返,询问店里的小二,说镇上的青壮年,大多去大邑县衙服劳役去了。

“正是秋收的季节,田里的水稻和土里的玉米,只能由老弱妇幼来收,作孽呀。”店老板是六十出头的老头,一听客官问起服劳役之事,牢骚满腹,凑上来说。

“此话怎讲?历朝历代,都要服劳役,为何老丈口出怨言?”穿着儒生服饰,书生打扮的皇上问道。

“客官,你等不是本地人吧?”店老板问。

“听说这里野物甚多,我们是从锦城过来打猎的。”皇上说道。

“锦城乃是繁华地,老身店里,常有锦城的人来往,都是富贵人家好打猎的人。”店老板与皇上攀谈起来:“城里人哪知乡下人的艰辛,听说你们一餐,就要花去五六两银子,那可是我们乡下人半年的花销。”

“老丈,坐下说。”皇上招呼道:“小六子,倒茶”。

“我来,我来”,店小二窜了上来,麻利地给几位斟满茶。

(五)

“唉,客官不知呀,往年呀,不是天干,就是水涝,农民辛苦种下的庄稼,不是干死,就是被水淹死,今年,好不容易盼得风调雨顺,有一个好收成,大邑县衙则颁下命令,征调五千民工,修筑城墙。”店老板坐在皇上对面的凳子上,说:“你说这个城墙,该不该修?该修,可以放在秋收过后修嘛。”

“为何不这样呢?”皇上抿了一口茶,问。

“大邑胡县令,老百姓私下叫他胡一刀,我们这里有一句谚语:胡一刀,胡一刀,风沙路过也要刮一刀。”店老板说:“征调劳役的事,早不征,晚不征,秋收前夕开征,还规定可转圜,服劳役的不想去,可给五两银钱,抵劳役。”

“你说,五两银钱,是一户人家半年的开销,谁家拿得出这个钱,拿得出的,谁家又舍得这个钱?”店老板说道。

“如此说来,乡下的青壮劳力,都去修城墙了,现今在地里收庄稼的,都是妇幼病残之人?”皇上问道。

“可不是吗?”店老板说道:“你们要找猎人带路,年轻的无人在家,只有年老的,他们正忙秋收,定然寻不到。”

“难怪,偌大的镇子,未见有几人。”皇上说道:“听说山里,有猎人设下的陷阱,若无人相助,定有危险吧?”

“那是自然”,店老板回答道:“若是客官出得起价,或许能找到带路的猎人。”

“老丈,此事就拜托你,价钱好说。”费真见皇上迟疑,接话道。

“那好,客官若能开上十两银钱,老身就去给你,找一个老成的猎人,确保你们万无一失。”店老板说道。

“多谢老丈”,皇上应承道。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