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长白山-6(2 / 2)

然后他点开学院提示看了看,下午写着文化课,在大教室,阶梯教室,2点半开始。

几个小孩七嘴八舌的说道,“你下午的课和我们不一样,我们下午是其他的。”

赵铭好奇的问道,“你们下午上什么课呢?”

结果每个小孩的课还有点不一样,几个人去上攀岩,另外几个人的课是棍术,其中有一个文文静静的小姑娘,扎着双马尾,居然上的是剑术课程,而那个微胖的小男孩,上的课更与众不同了,他上的是围棋课。

赵铭嘴角抽了抽,感觉这所学校是真的……非常的因材施教了。

他友好的和这群小朋友道别,互相交换了姓名,这次终于没有遇到熟悉的姓了,不过那个微胖的小男孩,就是第一个开口和他说话的叫韦延施,赵铭想起之前韦兰兰说的什么几大家,几门派,莫名的想到,这不会都是一个宗族的吧……?

他走出操场,远远发现他们寝室的三个小少年早就出来了,正在操场的门口来回的散步打闹,杨鑫宇最开始发现他,对着他招了招手。

和他们待一起久了,赵铭感觉自己也回到了学生时代,他加快脚步走了过去,白观宙坏笑着问他,“怎么样,杨峰老师的课好上吗?”

赵铭无奈道,“我太弱了……”

杨鑫宇不以为然,说道,“没事,以后晚上来跑圈,一个星期就好了。”

闻智逸插话道,“快走快走,去吃饭,我都饿了。”

四个人打打闹闹的一起往食堂走去,路上的时候,赵铭顺便问了他们阶梯教室在哪里,这样他心里才有个数。

吃完饭之后,赵铭回寝室稍微午休了一会,顺便给蝴蝶续上蜂蜜和大白兔,他现在限制了蝴蝶的大白兔,一天只能给一颗,因为听闻智逸说,蝴蝶吃多了这种奶糖会阻碍它的灵脉,而且闻智逸对于蝴蝶喜欢吃大白兔这种行为,也非常的不能理解。

他说道,“以前我们去西南分部研学的时候,那边的鬼面蝶可娇贵了,早上吃露水,只吃一小部分花的蜜,还必须养在灵气充沛的地方,而且非常傲娇,寻常都不爱理人的,怎么你的这个蝴蝶……”

赵铭听出来了,他的这个蝴蝶,似乎被他养歪了……

下午三个小孩有课了,他们在寝室楼下分别后,各自往各自的教室走去。

下午的文化课在阶梯教室,乌泱泱的一群人,现在来上课的是年龄稍大的小孩了,有了上午的经历,赵铭这次去的很早,然后在最后面的角落坐下了。

他不想再被行注目礼了。

教室陆陆续续的坐满了来上课的学生,这次来的孩子看上去就和杨鑫宇他们差不多了,是半大的那种少年人了,等到时间后,来了一位女老师。

女老师头发斑白,戴了一副眼镜,她一来就打开了电脑,把PPT投影出来,上面就只有两个字。

【心智】。

她也没有说上课,学生们见老师把PPT投影出来后,自己就安静了下来,开始听课。

女老师又慢条斯理的挥挥手,手指上凝聚出一点点微芒,然后她在她的咽喉处稍微一抹,那点微芒很快的就顺着她的咽喉沉了下去。

她这才开口道,“各位好,我是你们的理论课老师,我叫胡唤。”

她轻声细语的说着,但是这个声音感觉就在耳边说话一样,这个阶梯教室这么大,胡唤老师没有依靠任何外在的设备,声音清清楚楚,十分清晰。

就这一手,让赵铭肃然起敬。

她拿出了一个批注用的电子笔,直接在她的电脑上一划,她的PPT投出来的心智两个字下面就多了两横红线。

她轻声细语的说道,“大家都认识这两个字,但是各位有没有想过这两个字具体代表的是什么呢?”

学生们很安静,赵铭发现这里上课,没有书本,没有笔记,孩子们面前都不会摆笔记本或者什么的,基本背个书包,但是也不会从里面拿东西出来。

胡唤点了一下笔,PPT翻到了下一页,里面竟然是一个人体图,就像达芬奇的人体模特图一样,她继续点了一下,把头脑放大,然后指着眉心中间,问道,“大家应该知道这里是什么吧?”

学生们窸窸窣窣的有了点动静,说了几句,胡唤听了,面带笑意的说道,“你们说的都没错,天眼,松果体,第三只眼,灵感之眼,都是这个。”

她说道,“为了更好的锻炼你们的灵感,我们在锻炼这方面的同时,也要同时锻炼你们的心智,简单来说,就是确保你们不要走歪路。”

她又按了一下PPT,下面出来了一个老道长的形象。

这位老者的形象一出来,下面的学生就有了轻微的动静,胡唤问道,“各位知道这位先生是谁吗?”

有一位学生举手,胡唤点了点他,那是个男学生,看着十五六岁的样子,他大声的回答道,“这是我们家先生,张琳张先生!”

胡唤点点头,说道,“张琳张先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逝世的,当时他为了保护我们的抗日军士能够顺利的运送后勤物资,倾一己之力,施法覆灭了日军的一个营地,但是他在此战之后,因为耗力过大,与世长辞了。”

赵铭内心震惊不已,没想到还有这种故事,胡唤继续说道,“各位同学,请问如果换成你们的话,你们会这么选择吗?”

下面的学生七嘴八舌的说会,胡唤在他们的争论渐渐平息之后,才抬手示意各位安静,她又按了一个PPT,出现了一个戴着金丝圆眼镜,西装革履的男人。

她平静的问道,“这位,则是在日军入侵时,选择明哲保身的一位,名字我就不说了,但是和张琳先生对比起来,他平安的活到了寿终正寝,而且给后人留下了足以发家致富的财富,各位,请再想一想,你们会愿意成为张琳先生,还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