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东京汴梁(1 / 2)

第一百零九章 东京汴梁

三人一直向东,走了二十多天,经河南府西京(今洛阳),到达了北宋的京城,汴梁。

找了客栈安顿下来,赵朗又进入了北宋旅游模式。北宋时的汴京是中国历史上繁荣程度最高的都城之一。这座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都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据历史学家考证,这个时期的汴京,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都是世界第一城市。有好事者曾统计,宋时的GDP占全世界的70%(也不知是怎样统计出来的),开封汴京又是第一经济城市,可见其经济之繁荣。

人口方面,据《宋史》记载:“崇宁年间,开封有二十六万一千一百一十七户,四十四万二千九百四十口”,这只是有记录的常住人口,还有一些无户籍的、商旅、外族人以及二十万拱卫京城的禁军,宋徽宗年间,汴京人口超七十万,也有人说起码超过一百万人。这个数字在公元1110年的时代,妥妥的全世界第一。

赵朗依着脑中资料的指引,与史进、裴宣两人来到了城南。出了城门,走了两里,眼前一条河流从北向南流去,这便是汴河。此时的汴河连接京杭大运河,南北水陆交通便利,南方的粮食与商品沿着京杭大运河进入汴水,流向开封府,这便是漕运。

赵朗来到汴河,向南走了500米,就看到了他今天来的目的地,城南虹桥。

虹桥,《清明上河图》中绝对的主角。赵朗此刻就站在了虹桥之上。虹桥横跨汴河两岸,桥的西北一路直通东京城南大门的宣德门,桥东北通向开封府的顺天门。从汴京过了虹桥,西面是陈留郡,东面为雍丘县(今杞县)。

就如《清明上河图》中所绘画,汴河水流很急。虹桥飞架南北,整座大桥竟然是全部用木材修建而成,整根整根的大木材并列铆接榫合,桥面用成排的木料链接杵紧。

赵朗抚摸着这一时代的技术结晶,感受着这中华的先进文化,再看着桥面上一辆辆装满货物的马车,心里又是惊叹又是自豪。以他物理学霸的眼光,这虹桥在没有钢筋水泥的条件下,单纯用木材,对力道的运用达到了极致,可以推测出宋代之人对工程力学已研究颇深。

赵朗走下虹桥,带着裴宣两人进入了街市,以城楼为中心,两边屋宇成排,商铺林立,有茶坊、酒肆、脚店、肉店、布店、医馆、算命档、小吃档……各行各业,应有尽有,男女老少、书生豪客、僧人道士、三教九流,摩肩接踵,川流不息。还有轿子、马车、牛车、人力车,赵朗还看到了几队骆驼。好一幅现实中的《清明上河图》。

史进、裴宣见赵朗穿行于市井之中,好像什么都好奇,对市井事物看得津津有味,不由得心中奇怪,这世外高人果然是世外高人,对凡间之事又好奇又享受,真是高呀!他们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赵朗是二十一世纪的穿越者,正沉浸在中华的古代文化之中不可自拔呢。

逛了四天汴京城后,史进提议去大相国寺和鲁智深一聚。史进与鲁智深在渭州(今甘肃)相识,两人一见如故,结为异姓兄弟,后来又在瓦罐寺合力除掉“生铁佛”崔道成、道人丘小乙等恶人,可谓是生死兄弟。

三人来到了大相国寺,问了知客僧,寻路找到的鲁智深栖身的菜园子,远远便听到了一阵阵喝彩之声。三人走近一看,见到一众人围成一圈,里面一人身穿黑色僧袍,一柄禅杖舞得“呼呼”作响,那人鼻直口方,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正是“花和尚”鲁智深。

史进抄起一根长棍,跳进圈内,举棍向鲁智深砸去。这二十多天以来,他跟着赵朗,受到赵朗的指点,棍法的力道与使用技法上大有长进,见到鲁智深在此演武,手中技痒,便跳进圈中,与鲁智深交量交量。

鲁智深的禅杖重达六十二斤,舞将起来,威风凛凛,卷起来的罡风刮得人心生畏。史进施展全身所学,棍尖棍花变幻不定,两人斗得难分难解,圈内飞沙走石,落叶纷飞,周边一众人看得目瞠结舌。

鲁智深斗得性起,大喝一声,一招“秋风扫落叶”,横扫过来,史进横棍格挡,“咔嚓”一声,水火长棍断成两截,史进倒飞两丈,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鲁智深哈哈大笑道:“兄弟,你的棍法大有长进呀!”

史进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道:“大哥,我拜了个师父,指点了我几招,这棍法当然是有长进啦,来,来,来,我介绍师父与你认识。”说着,拉着鲁智深来到赵朗跟前道:“大哥,这位就是我师父,赵师父。”

鲁智深看着面前与史进年纪相仿的青年,心里狐疑,对史进道:“二弟,你莫要被人骗了,他与你一般年纪,有本事做你师父?”

赵朗心中好笑,鲁智深生性耿直,想什么就说什么,见自己看上去年轻,不像有本事之人,于是就提醒史进,也是心存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