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放榜之日(2 / 2)

一点零三分,林冬看了一眼自己成绩的推送时间。

“我的成绩推过来了。”林冬在宿舍群里扔下一句,然后把短信的截图发给了老爸老妈。

“?你的怎么这么快?”郑小满疑惑,显然他还没收到。

郑小满成绩一般,还没收到,而自己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零三分就收到了,那大概是按照排位从好到坏依次推送的。林冬这样想着。

“你的成绩收到了嘛!”周嘉月的消息弹了过来。

“收到啦。”林冬心情不错,还用上了语气词。

“这么快!看看呗。”周嘉月兴冲冲地发语音。

“一起发好不好?”

“我还没收到呢。”

林冬又看了一眼时间,已经一点零七分了,把截图发给了周嘉月。

“哇哇,你好厉害啊!”听得出来周嘉月是真的为林冬考到这样的分数开心。

几乎同样的对话也发生在和苏念雪的聊天框里,只不过苏念雪也是在零三分就收到了成绩,548分。

一点十五分,群里的人已经基本都收到了成绩。

周嘉月的成绩也在一点十分左右收到了,510分,周嘉月有些惊喜,毕竟这已经超出她原本的水平,但又有些失落,因为这个分数差距她注定和林冬上不了同一所大学。

“你是除了我妈之外第一个知道我成绩的哦。”周嘉月用半开玩笑的语气发语音说道。

“哈哈哈,我也是告诉了爸妈就发给你了。”林冬假装没听出来话中的弦外之音。

而此时的郑小满还没收到短信。

“挖槽,怎么还没推过来啊,不会是我忘记充话费了吧?”郑小满已经发了十几条类似的抱怨。

“好像说越好的就越快推过来。你看林冬零三分就说收到短信了。”徐国峰说了一句。

“你他妈别乱说行不行,我问了班长,他说他零八分就收到了,她成绩很好么?”郑小满语气急躁。

“好像确实是的。”程晋也表示徐国峰的观点应该是没错的。

“是你妈。”郑小满这句话一出来,原本热烈的氛围瞬间有些冷场。

“别说了,其实他自己知道的,只是还不愿意接受。别到时候搞得大家都不愉快。”林冬看火药味渐浓,给程晋和徐国峰分别私发了一条信息。

林冬理解郑小满,但并不同情他。

理解他是因为不管是谁面对现实和期待之间的落差都会有不甘,有失落,而表现出来的方式无非就是发脾气和流眼泪,所以林冬理解。

但而不同情则是因为那是别人的人生,不论怎么样,作为外人自己都很难左右别人的选择。

哪怕到了高三郑小满都会偷偷带手机回学校,然后标榜是每天晚上放松半个小时,但实际上每天熬到多晚只有他自己知道。

所以林冬不同情他,这是他选择的路,自然也要承担选择的结果。

但林冬并不否认他的选择和决定,因为林冬自己也还在探索,所以没有资格说别人的选择是对还是错。

“@所有人,兄弟们考的怎么样啊。”时间来到一点四十,几十分钟前还扬言不打听成绩的徐国峰这会反倒第一个问了起来。

发完他还晒了一张自己的短信截图,504,没过一本线,但也算超水平发挥。

“难怪这么兴致勃勃。”林冬忍俊不禁。

“别说了,我已经考虑复读了。”房雨洪也发了截图,538分。

“这位显然是来装逼的。”林冬暗暗吐槽。

“我已经在联系厂子了。”程晋,460分。过了本科线二十分,基本也上不到特别好的二本。

“自嘲么?”林冬倒是觉得程晋是最理智的一个,既没有刻意显摆,也没有发飙卖惨。

“别叫别叫,自己又说不问,现在又跑来狗叫。”范明,455分,直接激情开麦。

确实,徐国峰的行为没有恶意,但对于考差了的同学来说的确是一种很讨厌的举动。

就好比你去打了一晚上的麻将,把把手气爆炸,十三幺,小七对,杠上开花说来就来,赚的盆满钵满然后你拿着从其它三家手上赢来的钱去问那个输的最多的哥们“兄弟,今天战况晚上怎么样?”

你也许不知道他输的最多,但在那个输的最多的人眼里,赢得最多的人不管说什么做什么都好像有点装逼和欠揍的感觉。

这是人之常情。

“林冬呢,不是最早收到的么?”房雨洪艾特了一下林冬。

林冬也不磨叽,发了自己的截图。

“牛逼。”郑小满倒是调整的很快,迅速接受了现实。

“班级第一了吧?”房雨洪又说道。

看到房雨洪的消息,林冬笑了笑,但没回复。

房雨洪这种学生,就是最典型的当代学生的样子。对于排名的重视程度非常之高,但这种高又更多的只是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

林冬自己还什么都没说,家人群里却都知道了自己的成绩。

林冬知道是自己老妈做了宣传工作。就连传导路径他都大概猜得出来——她告诉外婆外公和平常交流的比较多的小姨,小姨又告诉老舅,老舅又告诉舅妈,舅妈又告诉大姨......

“这下小冬是我们家第一个一本生了!”外公高兴地宣布。似乎还喝了点酒,语气豪迈不羁。

这一辈的老人就是这样,读书在他们内心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毕竟在他们那个年代,读书真的是唯一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

诚然时代在变化,今时早已不同于往日,但林冬在面对家里老人的说教时更多的还是会选择倾听和附和。

他们用了一生时间形成的观念,绝对不是三言两语一朝一夕之间就会改变的。

就好像在老人家眼里,医生和老师永远是最好的职业一样。

他们的经验或许到了今天有一部分已经不再适用,但他们的经历,一定对自己会有更加深刻的启迪。林冬时常这么想。

十二年的高考之路到今天,到这一刻算是正式的画上了一个句点。

林冬很感慨,但更多的,是一种莫名其妙恍惚。

好像恍惚间,他又变回了那个在幼儿园门口依依不舍看着父母离开的小孩。

好像恍惚间,他又变回了那个在小学门口拿着五毛钱笑得一脸满足的小孩。

好像恍惚间,他又变回了那个在中学门口偷看喜欢的女孩走远的那个少年。

好像恍惚间,他又变回了那个在高中门口看着门外走过的小孩,怀念不用住校的日子的少年。

但又是恍惚间,一切都结束了。他本以为自己长大的步伐已经不算匆忙,但变化早已猝不及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