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在策略上虽有所分歧,但对于张绣信中求援之事都是统一看法,那就是必须要援。
原因嘛,自然是一则张绣愿意投城过来,并州虽穷,但是是天然养马场,两人早有想法,这地儿可以纳入囊中。当然,拿下此地就意味着要分出兵力长期防守匈奴。
兵力捉襟见肘啊!虽然上次赵云见机会败了曹操一场,不过并没有伤其筋骨。
如今其边境上陈兵已达七十万,而他徐福和陈宫能抽出兵力可只有三十万。当然不算地方镇守之兵。
虎牢关不能有失,所以赵云不能抽。徐荣要镇守长安至西凉,魏延要看守洛阳,张合要防陈留之兵,华雄脑子不行,张辽?张辽正好。
既然张绣和张辽本来就交好,两人合计后便让张辽领兵八万支援!
雁门关。
关外的一小镇。这里原本有着两条街和少部分的居民。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匈奴与汉人杂居后组成的家庭,长期受到护匈奴中郎将的庇护,互相进行融合。
匈奴人来后,直接将这里霸占了。
男丁为了抵抗匈奴而死,不管你是匈奴人还是汉人。老弱妇孺尽皆被奴役侮辱,当做牲口一般,惨不忍睹。同样落入匈奴手中受到非人的折磨的不知凡己。
这是张绣来雁门后,甚至是其生涯中受到最大一次挑战。
卜骨都侯根本没有把并州百姓当人看。
这些被抓来的百姓,手无寸铁,毫无反抗之力,只能在匈奴的驱赶下,向雁门关跑去。
张绣站在城墙上,看着这些衣衫褴褛无辜遭受磨难的百姓,心中充满了悲愤和无奈。
面对这样的人群,他令士兵们不得放箭和清倒金汁,因为这些都是同袍百姓,他不想再伤害他们。
然而,战争的残酷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卜骨都侯的大军跟在后面杀来,他们才不管你有没有怜悯之心,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他的伤亡,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攻破雁门关。
连续杀了几个攀登上城墙的匈奴兵,副将大叫:“将军,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根本做不到一边保护百姓,一边和匈奴人作战啊!再这样下去,只怕雁门就要被攻破了。”
最终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匈奴兵,张绣心中一痛,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大吼道:“全军出击,不要再留手了!”
瞬时间,城墙上的金汁犹如不要钱的倾泻而下。而弓箭手组成的箭阵,也纷纷倾斜而下。
正在攀爬的匈奴兵冷不防的吃了一记狠的,纷纷跌落下来。
紧接着士兵不再留手,与匈奴展开了殊死搏斗时,双方短兵相接,杀声震天。
匈奴人仍然依仗人数优势,如潮水般不断涌上城头。
张绣身先士卒,将百年朝凤挥舞得栩栩如生,每一击必定带走一片人马。
他的勇猛激发了士兵们的斗志,众人舍生忘死地抗击着敌人。
连续三天的进攻,匈奴人尽皆失败。可怜那些被迫当炮灰的百姓,悉数死于此役。
没了顾虑的守军,更加勇猛异常。而卜骨都侯等人也打出了真火,源源不断的组织人手进攻。
冬天寒冷刺骨的寒风没能减低交战时的热火。
守军伤亡越来越大,百姓自发的组成民兵填补。
卜骨都侯的攻击也愈发猛烈,见雁门关快破了,其又从后方将老底一起调集过来,邹组成了二十万大军,可谓是倾巢而出。目的显而易见,就是等雁门关破开后,到并州劫掠。
卜骨都侯令士兵不分昼夜,夜以继日的攻打雁门,不让张绣有恢复的时间。
随着兵力逐渐消耗,张绣守城之人已不足一万,还大负伤伤,还不少的是有老弱病残。当然,匈奴人也好不到哪去,损失了近八万人马。
雁门关的防线逐渐松动。又是一天的死战,至夜晚时分,双方都终于撑不住了,卜骨都侯攻城器械被破坏得严重,便罢战让士兵修整,再打造更多的攻城器械。
这给了张绣难得的喘气之机会。
不过放任匈奴这样攻击下去,估计不出三天必然城破人亡。
得主动出击,在援兵到来时,拖些时机。
如此,张绣召集手下组织起一支敢死队,准备在夜晚发动奇袭,将对方的粮草毁了。
可对方又岂是没准备?光粮草堆放的点都有三处,其中两处重兵看守,剩下一处看上去看守少得多,且纪律混乱。